
古礼器。角制,状如匙。《周礼·天官·玉府》:“角枕、角柶。” 郑玄 注:“角柶,角匕也。” 孙诒让 正义:“《説文·木部》云:礼有柶。柶,匕也……《丧大记》 孔 疏云:‘柶以角为之,长六寸,两头曲屈。’”《仪礼·士冠礼》:“有篚实、勺觶、角柶。” 郑玄 注:“柶状如匕,以角为之者,欲滑也。”
“角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角柶”是古代的一种礼器,由动物的角制成,形状类似现代的勺子或匙。其名称中的“角”指材质(兽角),“柶”则指形制(匙状工具)。
据孙诒让《周礼正义》引《说文解字》解释,柶为“匕也”,即用于取食物或酒的工具。其具体尺寸在《丧大记》孔颖达疏中提到“长六寸,两头曲屈”,推测为两端弯曲的匙状结构,方便舀取或倾倒。
作为礼器,角柶常见于祭祀、冠礼等仪式,体现了古代礼仪中对器物材质(角)和形制(柶)的规范性要求,反映了礼制文化的细节。
“角柶”是古代角制礼器,形似匙,多用于礼仪场景,文献记载集中于《周礼》《仪礼》等典籍。其名称和用途体现了古代器物与礼制的紧密关联。
角柶是一个古老的汉字,用于形容角上的疲劳和痛苦。
角柶由两个部首组成:角和柱。
角部表示角,是四点相连的形状;柱部表示木柱,是垂直的直线。
角柶总共有十一画。
角柶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是西汉字书家许慎编写的字典。
在繁体中,角柶写作「角柶」。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角柶的形状稍有不同。角的四个点更加明显,柱的线条更加曲折。
他长时间盯着电脑,眼睛已经感到了角柶。
运动员在比赛中,手腕和手臂经历了巨大的角柶。
角柶可以与其他字组成词语,如角落、角度等。
与角柶意义相近的词语包括疲劳、劳累、痛苦等。
角柶的反义词可以是轻松、舒适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