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飞扬貌。 明 刘基 《重用韵答严上人》:“尘埃爽颯枯蓬鬢,霜露凄凉破衲衣。”
(2).劲捷貌。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 段功 :(匆促向树下走去,甚为爽飒)王子,我 段功 来接你下来!”
(3).苍劲貌。 明 刘基 《题赵学士松图》诗:“蜿蜒不上霄汉去,爽颯长留烟雨浓。”
“爽飒”是一个形容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及使用场景:
飞扬貌
形容轻盈飘动的状态,多用于自然景象。例如秋风中树叶、花瓣的舞动()。
劲捷貌
强调动作的利落迅捷,常见于描述人物行为。如郭沫若《孔雀胆》中“段功匆促向树下走去,甚为爽飒”()。
苍劲貌
多用于形容事物(如树木、笔触等)的刚健有力,带有古朴感()。
该词偏文学化,日常使用较少,多见于诗歌、散文或戏剧中。其核心在于通过简洁的形态或动作传递清新、有力的意境。
《爽飒》一词指的是清新、爽朗,形容天气或心情愉快、舒畅的意思。
《爽飒》的拆分部首是爻和食,分别是“火”和“飞”的意思。该词的总笔画数是13。
《爽飒》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所创,多用于描述自然景物或人的心情。在古代文人笔下的描写中,爽飒一词常常用来形容和谐、清新的风景和心境。
《爽飒》的繁体写法为「爽颯」。
在古代,「爽飒」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主要因字形演变和易读易写的考虑。可见于《康熙字典》的附录古文字典等古籍中。
1. 那天的天气真是爽飒,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2. 晚上乘凉的时候,凉风吹过,感觉真是爽飒。
爽朗、飒爽、飒然
爽快、清新、舒畅
闷热、沉闷、郁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