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ffer calamities or disasters] 蒙受灾难
受苦受难
(1).谓受责难。《汉书·霍光传》:“九卿责 光 是也。天下匈匈不安, 光 当受难。” 颜师古 注:“受其忧责也。”
(2).遭受磨难。《水浒传》第三七回:“今日天使 李俊 在家,坐立不安,棹船出来,江里赶些私盐。不想又遇着哥哥在此受难。”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现在全世界上的人,都一样地在受难,各人有各人的苦处。”
受难(shòu nàn)指遭受苦难、灾祸或痛苦的境遇,强调被动承受不幸的经历。该词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语义内涵和情感色彩,具体解析如下:
词性
动词,指承受灾难或痛苦的过程。
例:战争期间,平民饱受磨难。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85页。
核心语义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5卷第678页。
例:杜甫诗中“国破山河在”暗喻百姓受难。
来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卷第87页。
地震灾区民众受难,急需救援。
精神受难者需心理干预。
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232页。
关于苦难伦理的讨论可参考《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学术文献,内容可验证于纸质或正规电子版工具书。
“受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拼音:shòu nàn(注音:ㄕㄡˋ ㄋㄢˋ)
核心义:指蒙受灾难或磨难,强调被动承受痛苦的过程。例如:“受苦受难”“遭受灾难”。
受责难
古义中可表示因过错或责任而受到他人的指责。如《汉书·霍光传》提到“光当受难”,指霍光需承担天下不安的责难。
遭受磨难
现代更常用义,指因天灾、人祸等陷入困境。例如《水浒传》中“哥哥在此受难”,描述人物遭遇危险。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书》《水浒传》等文献。
拔短梯百度边竖补摄布帷憯急残杀廛舍超度骋马称提貙貍打从怛然失色的的第家度程讹夺愕疑舫人防送焚烧改判寡方馆券过耳风果料儿花缎黄麾仗狐襟貉袖活脱脱倨僈钧德狂虐兰掖老大小莲花龙井纶诏玫瑰色妙巧命名牧奴漂亮朋友普通话前手清颜遒谨圣鼓慎核神矢折盘讨说外手相停乡尊西昆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