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牵引绳索以度过障碍或超越目标。《宋书·夷蛮传论》:“ 汉 世西译遐通,兼途累万,跨 头痛 之山,越绳度之险。”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序:“莫不梯峯挂迥,越绳度之山。” 唐 薛胜 《拔河赋》:“洎标纷以校力,突绳度而就强。”
“绳度”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字面含义
指通过牵引绳索跨越障碍或达到目标。这一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宋书》提到“越绳度之险”,描述利用绳索跨越险峻地势的行为。唐代薛胜的《拔河赋》中“突绳度而就强”也体现了绳索牵引的竞争场景。
比喻义
可引申为“法度”或“衡量事物的标准”。例如《汉典》解释其“犹法度”,强调规则或准则的象征意义。部分词典将其类比为“用绳子量度”,以体现对事物的规范或衡量。
用法特点
绳度(shéng dù)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用绳索或线来测量或标示长度。
绳(shéng)的部首是纟(纟为“纳早文今丝”,表示与纤细、织物相关的事物),共8画;度(dù)的部首是广(广为“戈即旧广”),共4画。
绳度的来源:绳,古代用来绕成盘曲的绳子;度,表示测量、标准的意思。绳度本义为用绳子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绳度的繁体字为繩度。
在古代写绳度时,绳字的形状稍有差异,例如宋体、楷书等字体的字形会略有不同。
1. 他用一个细绳度量了一下桌子的长度。
2. 这块地的面积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绳度测量。
绳索、绳结、绳缚、度量、度量衡
测量、量度、计量
误差、失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