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旅拒的意思、旅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旅拒的解释

见“ 旅距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旅拒"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词义解释

"旅拒"通"旅距",指聚众抗拒、集体抵抗的状态。其中"旅"意为众人、军队,"拒"意为抗拒、抵御。该词多用于描述群体性对抗行为,强调集体性、公开化的抵抗姿态,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民众或部族反抗的记载。

二、词源与文献例证

此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记载羌人叛乱时"黠羌欲旅距",指羌人聚众反抗。唐代柳宗元《平淮夷雅》中"狡众昏嚚,甚毒于酲。狂奔叫呶,以干大刑"亦暗含"旅拒"之意,描述乱民喧嚷抗拒之态。清代顾炎武《日知录》更明确指出:"旅距,谓聚众相拒耳。"

三、权威辞书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卷第1372页:

旅拒:亦作"旅距"。谓聚众抗拒;违抗。

该释义强调其核心含义为集体性公开抵抗,多用于历史语境中描述军事或社会冲突。

四、语义辨析

需注意与形近词"倨傲"(傲慢)的区别:"旅拒"侧重群体对抗行为,而"倨傲"侧重个体态度。如《资治通鉴》载"西羌旅拒",即指羌人部族联合抗汉,非单指傲慢态度。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后汉书·马援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柳宗元《平淮夷雅》(《柳河东集》卷四)
  4.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七》(清刻本)

网络扩展解释

“旅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需结合传统典籍与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本义溯源

该词为“旅距”的异形词()。根据古籍记载,其原始含义包括:

  1. 聚众抵抗
    如《后汉书·马援传》中记载的“黠羌欲旅距”,指部落联合对抗官府。

  2. 顽强抵抗
    前蜀诗人贯休《冬末病中作》用“旅拒復攻击”形容病痛反复侵袭的抵抗状态。

  3. 矫健姿态
    宋代范成大《胭脂井》用“腰支旅拒”描写舞姿的刚健有力。

二、现代延伸义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引申为:

三、特别说明

该词属于生僻词汇,日常使用频率较低。在正式写作中若涉及,建议标注文献来源(如《后汉书》等),避免与现代引申义混淆。

注:不同词典释义存在差异,若需考证原始出处,可参考《后汉书》《全唐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土包头禀性难移擦免残酒撑里臣使赤带点睛之笔方坟放心解体愤愤不平纷挐腹心之患敷衍搪塞膏肓高堂工蚁冠具官征规轴国书国无二君何则黄金坞鄠杜毁庙火耘搅局井底虾蟇径絶樛萝拘维蝲姑賫志廊屋僚机哤聒墓碑木卢木香菊内府能吏鸟啭殴气飘樊落混劈腿七件儿秦城青芒四絶碑泗水潜夫天亲尉茂温热卧处五百诬胁闲云孤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