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事音乐工作的小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高祖 即位,以舞胡 安叱奴 为散骑侍郎,礼部尚书 李纲 諫曰:‘臣按《周礼》,均工乐胥,不得参士伍。虽復才如 子野 ,妙等 师襄 ,皆终身继代,不改其业。’”
喜乐。《诗·小雅·桑扈》:“君子乐胥,受天之祜。” 朱熹 集传:“胥,语词。” 汉 班固 《东都赋》:“百穀蓁蓁,庶草蕃廡,屡惟丰年,於皇乐胥。” 宋 沉遘 《贺冬表》之二:“陛下志气独茂,辉光日新,运神化於无为,均成功於洪造。天瑞来格,民灵乐胥。”
“乐胥”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负责音乐事务的小官吏,常见于唐代文献。例如《大唐新语》记载唐高祖时期礼部尚书李纲的谏言,提到“均工乐胥,不得参士伍”,强调此类官职的专职性。
来源与用法
该释义源自《周礼》中的制度,古代将乐师、乐工等称为“乐胥”,属于较低级别的乐官,与士大夫阶层严格区分。
基本释义
“胥”在此处为语气助词或无实义,整体表示快乐、欢庆。例如《诗经·小雅》中“君子乐胥,受天之祜”,朱熹注解为“胥,语词”,强调君子因德行而喜乐。
文学与场景应用
汉代班固《东都赋》用“於皇乐胥”描述丰收之喜,宋代沈遘的贺表则以“民灵乐胥”表达百姓安乐。该用法多用于诗文或庆典场合,形容祥和欢聚的情景。
乐胥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欢乐的人群。乐指的是快乐、喜悦,胥则表示人们聚集在一起。因此,乐胥通常用于表示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共享快乐的情景。
乐胥的部首是⺦(糸+口),其中糸为纟的繁体字形,表示丝绸的意思。乐胥的总笔画数为9。
乐胥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乐活动。在古时候,胥(xū)是指楚国的官职,也可以泛指属于楚国的人民。楚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国家,以音乐活动闻名。乐胥因此引申为欢乐的人们,指代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享受音乐和快乐。
乐胥的繁体字为樂胥。
在古代,乐胥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形状和现代汉字相似。
1. 每逢佳节,乐胥之音传遍整个村庄。
2. 在音乐会上,观众与乐胥形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乐曲、欢乐、音乐、音乐会、快乐
欢愉、快活、喜悦、愉悦、欢欣
忧伤、痛苦、悲伤、沮丧、苦恼
倍增边庾不亮称意醇熙慈旨黨棍导达动弹坊店疯疯颠颠固步自封归业谷音孩婴黑漆板凳滑烈慌遽浣浣昏扰肩背难望江汜洁鲜记府矜饬击石弹丝厩刍九派蠲糨纸看轻趷啅困蹇刳松来去分明捞铃灵若龙跃凤鸣驴生机角瓮生根买进卖出痝裂摩娑石墨债山积孽根祸胎耦语倾吐清退渠眉沙盆砂岩视篆顺天应时四酎宿敌趿拉檀脸庭辩通融秃襟卧射显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