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见“ 书钞 ”。
(2).指手抄本。 唐 元稹 《河南元君墓志铭》:“先府君丛集羣言,裁成百叶书抄。”
“书抄”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对书籍或文章的摘录、辑录,即通过抄写整理重要内容。这一用法在古籍中常见,例如唐代元稹在《河南元君墓志铭》中提到:“先府君丛集群言,裁成百叶书抄”,描述其父通过辑录群书编成百页的抄本。
特指以手工抄写方式完成的书籍或文献。在印刷术普及前,手抄本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例如唐代元稹的同一篇墓志铭中也提到“百叶书抄”,即指手抄而成的书籍。
需注意,“书抄”与“书钞”在古籍中常互通使用,但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用“抄”表示动作,“钞”则多指纸币或文献名称(如《北堂书钞》)。
《书抄》是一个汉字词。拆解它的部首和笔画,我们可以得到“⼠”(人)和“⼿”(手)这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它的总笔画数为8画。
《书抄》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为了方便书写和传承,汉字被刻在竹简、木牍、石碑等上面。人们用手抄写这些字,以便记录、学习和传播。因此,这个词代表了书写的行为和过程。
在繁体字中,书抄的写法为「書抄」。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由于篆字、隶书等不断演化,汉字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书抄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
以下是《书抄》这个词的例句:
他专注地将老师讲的故事书抄在笔记本上。
我想学习中国书法,可以从书抄这个基础动作开始。
组词:书写、抄写、书法、抄本、抄录、印抄等。
近义词:写抄、写下、记下、抄录等。
反义词:消抄、忘抄、不写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