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折槛的意思、折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折槛的解释

汉 槐里 令 朱云 朝见 成帝 时,请赐剑以斩佞臣 安昌 侯张禹 。 成帝 大怒,命将 朱云 拉下斩首。 云 攀殿槛,抗声不止,槛为之折。经大臣劝解, 云 始得免。后修槛时, 成帝 命保留折槛原貌,以表彰直谏之臣。见《汉书·朱云传》。后世殿槛正中一间横槛独不施栏干,谓之折槛,本此。后用为直言谏诤的典故。 唐 李嘉祐 《故燕国相公挽歌》之一:“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槛时。” 元 宇文虚中 《古剑行》:“嶙峋折槛霽天威,将军拜伏姦臣泣。” 清 龚自珍 《癸未十月初七日以言事下狱》诗:“九重容折槛,万死待浮 湘 。”亦作“ 折庭槛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箇敢牵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折槛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

“折”指折断,“槛”指宫殿栏杆。字面意为折断殿前的栏杆,源自西汉朱云冒死进谏的典故。据《汉书·朱云传》记载,朱云因弹劾奸臣触怒汉成帝,被下令处死时奋力抓住殿槛抗争,致使栏杆折断。后以“折槛”代指直言进谏的忠烈行为,如《汉语大词典》释义:“借指直言谏诤”(来源:《汉语大词典》第4卷,第1023页)。


二、引申含义

  1. 象征忠贞不屈

    朱云折槛之事成为后世颂扬臣子刚正敢谏的典范。如杜甫《秋日荆南述怀》诗:“扬镳随日驭,折槛出云台”,即以“折槛”喻指忠臣气节(来源:《杜诗详注》卷十九)。

  2. 代指谏臣遗迹

    古代宫殿保留的折断栏杆(如汉代“折槛殿”)被赋予纪念意义,成为历史文物象征(来源:《汉书·朱云传》颜师古注)。


三、现代用法

在当代汉语中,“折槛”属书面语,常见于历史论述或文学创作,用以:


参考资料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折槛”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典故出处

源自《汉书·朱云传》:


使用场景

  1. 历史文献:常见于诗词、史书,如唐代李嘉祐《故燕国相公挽歌》中“皆言折槛时”。
  2. 现代引用:多用于形容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行为,或借古喻今表彰正直品格。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查阅《汉书》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叫挨赖拜官年半懂不懂报本反始边见鼻汀不成三瓦辰驾魑魅淳人打悲阿达人知命砥身砺行地下水库剟拾负处供销合作社光怪蛊症圜扉黄柳頮浴贱流季常之惧敬终慎始噤窄罽庭开初客队狂噬良家凌澌虑周藻密蛮蜑谯居庆功寝弱启衅宂杂睿智儒生森幻杀风景山水相连胜常神像使气性肆踞跳台滑雪怗然替古人耽忧通讲瓦兆物理化学响噹噹详开销融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