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忠祠的意思、大忠祠的详细解释
大忠祠的解释
祠名。祀 宋 末 文天祥 、 陆秀夫 、 张世杰 三忠臣。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大忠祠》:“ 广东 省城有 大忠祠 ,祀 宋 文天祥 、 陆秀夫 、 张世杰 。而 新会 之 厓山 ,亦有 大忠祠 ,祀此三人。”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网络扩展解释
“大忠祠”是用于纪念南宋末年三位忠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祠堂,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大忠祠是古代为表彰忠烈之士而设立的纪念性建筑,其名称中的“大忠”体现了对忠贞气节的高度推崇。该祠主要祭祀南宋末年在抗元战争中殉国的三位重要人物: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
2.历史背景
- 修建时间:最早由明代大儒陈献章(陈白沙)等人倡议,于1469年建于广东新会崖山,初名“三忠祠”,后改称“大忠祠”()。
- 背景意义:南宋灭亡之际,文天祥被俘不屈就义,陆秀夫背负幼帝投海殉国,张世杰战死海上。三人被视为忠义精神的象征,明代为弘扬气节而建祠纪念(,)。
3.文化内涵
大忠祠不仅是历史建筑,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 忠烈象征:通过祭祀活动,传递忠诚、勇敢、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
- 教育功能:历代官方和民间通过祭祀活动,引导后人学习忠臣品质(,)。
4.现存情况
- 地理位置:主要分布在广东地区,如新会崖山和广东省城(今广州)(,)。
- 建筑遗存:崖山大忠祠内塑有三忠臣雕像,并陈列其生平事迹,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相关延伸
清代学者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记载了广东两处大忠祠,印证了其历史影响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建筑形制或祭祀活动,可参考明代文献《陈白沙集》或实地探访广东新会崖山祠。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忠祠,指的是一个古代建筑物,用来供奉忠诚的人物或纪念忠义事迹。该词的拆分部首是大、忠、祀,总共有12个笔画。它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价值观,强调忠诚正直的品质。
在繁体字中,大忠祠的写法为大忠祀。繁体字主要用于港澳台地区,以及在一些传统场合中使用。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大忠祠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一般认为大忠祠的写法是较为统一的。
以下是一个使用大忠祠的例句:
"我们前往大忠祠,敬献礼物,以表达我们对先烈忠诚的敬意。"
与大忠祠相关的组词可以包括:忠诚、忠臣、忠义、忠孝等。
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与大忠祠相对应,因为它代表着一种高尚的品质,很难找到一个完全相反的概念。
与大忠祠意义相近的词语可以包括:孝道、忠诚、正直、义气等,它们都与忠义、正直的品质有关。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