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文的意思、盲文的详细解释
盲文的解释
(1) [braille]
(2) 布莱叶盲文点写法
(3) 用盲字刻写或印刷的文字
详细解释
盲字;用盲字刻写或印刷的文字。《人民日报》1983.7.6:“盲人不懂盲文,聋人不会手语,就无法和别人交流思想。”
词语分解
- 盲的解释 盲 á 瞎,看不见东西,对事物不能辨认:盲从。盲动。盲目。盲人。盲区(指雷达、探照灯、胃镜等探测或观察不到的区域)。盲流。盲人瞎马(喻处境非常危险)。 笔画数:; 部首:目; 笔顺编号:
- 文的解释 文 é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
专业解析
盲文(mángwén)指专为视觉障碍者设计的、通过触觉感知的文字符号系统。根据汉语词典释义及语言学规范,其核心含义与特征如下:
一、基本定义
盲文是以凸起的点状符号组合构成文字体系,通过手指触摸识别字形,替代视觉文字实现信息传递。其命名源自使用者群体(盲人)与载体形式(文字)的结合,中文亦称“点字”“凸字”。
二、核心特征
- 触觉感知性
由规则排列的凸点构成基本单位(方符),每个方符包含1-6个点位,通过点位组合表示字母、数字或音节(如⠇表示汉语拼音“ang”)。
- 国际标准化体系
主流盲文采用法国路易·布莱尔(Louis Braille)于1824年发明的六点制系统(布莱尔盲文),已成为ISO国际标准(ISO/TR 11548-1)。
- 语言适配性
中文盲文以拼音为基础,每个方符对应一个音节(如⠏⠡表示“中”),现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2018年实施)规范了声调标记规则。
三、发展溯源
中文盲文体系历经三次重要演进:
- 康熙盲字(1874年):英国传教士穆威廉创制,首套中文盲文系统(来源:《中国特殊教育史》)。
- 心目克明盲字(1919年):按声韵双拼设计,分左右两方符表声母韵母(来源:《汉语盲文简史》)。
- 现行盲文(1953年):黄乃等学者整合的拼音方案,教育部正式推行(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官网)。
权威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012).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商务印书馆.
-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018). 《国家通用盲文方案》. 官网链接
- 中国盲文出版社. (2020). 《通用规范盲文读本》. ISBN 978-7-5002-8931-5.
网络扩展解释
盲文是专为视障人士设计的触觉文字系统,通过凸点排列传递信息。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一、基本结构与原理
- 六点制体系:每个盲文单元称为“方”,由6个凸点按2列×3行排列,可组合出64种不同字符(包括空白)。点的位置编号为右侧从上到下为1-3点,左侧为4-6点(书写时从右向左,阅读时需翻转纸张)。
- 编码逻辑:通过点位的不同组合表示拼音字母、数字及符号,而非直接对应汉字。例如汉语盲文用点位组合拼写汉字读音,大幅减少记忆量。
二、历史与发展
- 起源:1829年由法国盲人教师路易·布莱尔发明,因此国际通称“布莱尔文(Braille)”。
- 全球化:现已成为国际通用盲文标准,支持多语言及数学、音乐等专业符号表达。
三、应用与意义
- 核心功能:用于书籍阅读、电梯按钮标识、药品包装说明等场景,保障视障者信息获取权。
- 社会价值: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指出盲文对教育、社会融合及平等至关重要,并设立1月4日为“世界盲文日”。
四、学习与普及
- 易学性:掌握基础规则后,通常两周可学会基本读写。
- 扩展性:支持复杂内容如科学公式和乐谱,适应不同领域需求。
如需更详细技术规范或历史案例,可参考联合国官网或中国盲文出版社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辨严布衣韦带采察赤资资垂发代价躭独淡悠悠复赛光赫鬼享归依规箴还迊豪阔贺学红焰焰后人槐南一梦减弱骄骄曒日记当戒食稉粱具考刻辞郎猫良师陵絶令谟历时龙跳漏嘴沦翳秘近亩级内乘切切在心轻货青仪囊求亲告友戚言铨简曲枕嚷乱人自为政蛇黄审改摄试私巡堂而皇之天平山填仆豚佩尾狐五花肉五野氙灯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