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杀身成仁。《晋书·阎缵传》:“假令如今, 吕后 必谓 昌 已反,夷其三族,则谁敢復为杀身成义者哉。”《北史·崔鉴崔模等传论》:“ 模 雄壮之烈, 楷 忠贞之操,杀身成义,临难如归,非大丈夫亦何能若此矣!”
“杀身成义”是一个汉语成语,详细解释如下:
指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后泛指为维护正义而舍弃生命。与“杀身成仁”含义相近,均体现舍生取义的精神。
注:如需具体文献段落或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晋书》《北史》等典籍。
杀身成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以损害自己的生命来完成一项正义的事业。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杀》的部首是刀,总笔画数是6。
《身》的部首是身,总笔画数是7。
《成》的部首是戈,总笔画数是6。
《义》的部首是丶,总笔画数是3。
来源:
《杀身成义》这个词源于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的长篇小说《喻世明言》中的故事。故事中,一个知府因为正义而负罪被迫杀死自己,以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体现了对正义的高度追求。
繁体:
繁体字为「殺身成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杀身成义」的写法略有不同,如「殺身成義」、「殺身竭法」等。
例句:
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杀身成义,为了保护家人,他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组词:
杀虫剂、身心健康、成全别人、义无反顾
近义词:
舍己为人、慷慨牺牲
反义词:
自私自利、以己为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