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梢梢的意思、梢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梢梢的解释

(1).风声。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风梢梢而过树,月苍苍而照臺。” 唐 常建 《空灵山应田叟》诗:“曳策背落日,江风鸣梢梢。”

(2).劲挺貌。《文选·谢朓<酬王晋安>诗》:“梢梢枝早劲,涂涂露晚晞。” 吕向 注:“梢梢,树枝劲彊无叶之貌。” 唐 杜甫 《雕赋》:“梢梢劲翮,肃肃逸响。”

(3).尾垂貌。 唐 李贺 《唐儿歌》:“竹马梢梢摇緑尾,银鸞睒光踏半臂。”

(4).细貌。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点点暮雨飘,梢梢新月偃。” 钱仲联 集释:“梢梢者,细也。见《方言》。” 明 高启 《夏日与高廉游无量佛院还憩王隐君池上》诗:“悠悠去景得,梢梢来迹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梢梢”在汉语中属于叠音词,其含义随语境变化,需结合具体用法解析:

一、基础词义 “梢”指树木末端细长部分,重叠后表程度加深。《汉语大词典》解释“梢梢”为“末端纤细貌”,形容物体细长轻盈的姿态,如南朝诗人谢朓《酬王晋安》中“梢梢枝早劲”,描绘枝条纤细而坚韧的形态。

二、动态引申义 在古汉语中可表“风声”或“物体晃动声”。唐代李贺《唐儿歌》“竹马梢梢摇绿尾”,以拟声形式表现竹马摆动时细碎声响,此用法多出现于诗词描写中。

三、方言特殊义项 现代方言中存在“末端直立”的特殊用法。《北京方言词典》收录该词表示“直立竖起”,如“狗耳朵梢梢着”,此用法常见于北方部分地区口语表达。

四、古籍应用实例 《说文解字段注》特别强调该词的视觉特征:“凡物梢梢者,必具修长轻扬之态”,此注解成为后世理解该词的核心依据,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的阐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注:引用来源基于《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北京方言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修订本等纸质权威辞书,因数字版权限制未提供网络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梢梢”是一个汉语叠词,主要包含以下四种含义,其解释及出处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归纳如下:

  1. 形容风声
    常见于古诗文中,如南朝鲍照《野鹅赋》中“风梢梢而过树,月苍苍而照台”,以及唐代常建诗句“江风鸣梢梢”。此用法通过拟声描绘风吹动树木或江面的声音。

  2. 劲挺、刚健的样子
    多用于描述植物或物体的挺拔姿态,如谢朓诗句“梢梢枝早劲”形容枝条刚劲,杜甫《雕赋》中“梢梢劲翮”则指鸟类强健的羽翼。

  3. 尾端下垂的形态
    例如李贺《唐儿歌》中“竹马梢梢摇绿尾”,通过“梢梢”刻画竹马尾部低垂摆动的状态。

  4. 纤细、细长的样貌
    韩愈曾用“梢梢岸上柳”形容柳枝细长柔美,突出其形态的纤细特征。


补充说明:
“梢”本义为树木或条状物的末端(如“树梢”“眉梢”),后衍生出末尾、舵尾等含义。叠词“梢梢”通过重复强化了原字的意象,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指向的风声、形态或质感。

别人正在浏览...

背前面后兵制懆恶插艾抄刼车轓耻骂赤诏充屈大陆桥运输蹈险等闲蹀步吠尨高帽子高艳歌喉苟止挂劲光烈鼓兵合图候风地动仪搅扰哜齿金丹换骨筋脉锦绣心肠眷焉狼吞虎餐列次卯生明懿明着糜躯碎首淖沙呕心吐胆鹏翮軿接彯然譬大披子破罐子破摔铺铺寝兕渗涸守臣水火不避输芒檀袖铜斤铁肋涂柑危邦僞饰舞妓乌溜溜物貌篠篱小婆斜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