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焚黄的意思、焚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焚黄的解释

旧时品官新受恩典,祭告家庙祖墓,告文用黄纸书写,祭毕即焚去,谓之焚黄。后亦称祭告祝文为焚黄。 宋 王禹偁 《送密直温学士西京迁葬》诗:“留守开筵亲举白,故人垂泪看焚黄。”《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回到家中,焚黄謁墓,杀猪宰羊,做庆喜筵席,遍请亲隣。” 清 赵翼 《王述庵道经毘陵停舟话旧》诗:“焚黄詔特荣先垄,飞白书应起赐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焚黄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1. 焚烧黄色纸张的仪式行为

    其本义指焚烧一种特制的黄色纸张(即“黄表纸”或“黄纸”)。这种纸张在古代常用于书写祭文、祷词、符箓或重要的官方文书(如告身、敕牒)。焚烧的行为本身是仪式的一部分,目的是通过火祭将信息传达给神灵、祖先或上天,象征沟通天地、禀告神明或祖先。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焚黄”特指焚烧祭告神灵的黄色祝文。

  2. 特指祭告祖先的仪式

    在传统礼仪中,“焚黄”最常指一种祭告祖先的隆重仪式。当家族成员获得朝廷封赠官职、爵位或重要恩典(如诰命、敕命)时,会将记载此荣耀的黄色官方文书(诰敕)抄录或誊写在黄纸上,然后在家庙或祖先墓前焚烧,以此向祖先禀告和致谢,告慰先灵,彰显家族荣耀。这一习俗在宋明时期尤为盛行,是“光宗耀祖”观念的具体体现。根据《辞源》释义,“焚黄”即指“焚黄表祭告祖先,旧时品官受恩典,祭告家庙,告文用黄纸书写,祭毕即焚”。

总结来说,“焚黄”一词的核心在于:使用特制的黄色纸张承载重要信息(尤其是官方封赠文书),并通过焚烧这一特定仪式行为,实现人神沟通或向祖先禀告重大喜讯的功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和宗法观念。

网络扩展解释

“焚黄”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礼仪性行为,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焚黄指古代官员受皇帝封赏或升迁后,用黄纸书写祭告文,祭拜家庙或祖墓,随后焚烧黄纸的仪式。这一行为既是向祖先禀告皇恩,也象征对皇权的尊崇。

2.历史背景

3.仪式流程

4.其他释义

部分文献扩展称,焚黄可泛指与黄纸焚烧相关的祭告仪式,如清代赵翼诗中“焚黄诏特荣先垄”即描述这一场景。


以上信息综合自汉典、古籍及诗词注解,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或(HttpCN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乌半空陂湖编蓬炳炳不肃脆化粗强呆才料当仁盗寇大身子凋歇樲棘傅别该茂干豆腐槅扇过奬含水蝗蝻幻造回味无穷夹间讲榻举趾拉丁劳碌漫刺马骔灭贴齧棃逆鳞强不知以为知岐山人事不醒山乌沙魇设簴绳发时诎举赢适如其分诗什寿坎瘦嶙嶙水草思牢悚慑邃业俗解逃墨逃税通波瓦影之鱼无信忤意下沟下军硝烟协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