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佛者以身供養于佛,自6*燒其指,以示虔誠。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次有比邱 慧海 、 菩提 等八人,燒指供養。” 吳兆宜 注引《法華經》:“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養佛墖,勝以國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國土珍寶而供養者。”《北史·高聰傳》:“ 聰 有妓十餘人……及病,欲不適他人,并令燒指吞炭,出家為尼。” 唐 韓愈 《論佛骨表》:“﹝百姓﹞焚頂燒指,百十為羣,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倣效,惟恐後時。”燒,一本作“ 燔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燒指漢語 快速查詢。
“燒指”是佛教中的一種極端修行方式,指信徒通過燃燒自己的手指或身體部位,向佛表達虔誠供養的行為。具體解釋如下:
1. 定義與宗教内涵 燒指又稱“燃指供養”,源于佛教經典《法華經》中記載的藥王菩薩故事。信徒通過自殘身體(如燃燒手指)來體現對佛的絕對奉獻,認為這種極端苦行能積累功德、消除業障。
2. 曆史文獻記載 南朝陳代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提到僧人“燒指供養”,《北史·高聰傳》也記載了相關行為。佛教經典《法華經》明确将燃指供養視為比物質供養更殊勝的修行方式。
3. 現代觀點 這種行為屬于佛教早期極端苦行傳統,現代佛教普遍不提倡。中國佛教協會明确反對自殘式修行,認為真正的修行應注重心靈覺悟而非身體傷害。
4. 延伸意義 在文學語境中,“燒指”常被引申為極度虔誠或犧牲精神的象征,但需注意其宗教背景的特殊性,不可簡單效仿。
《燒指》是一個成語,意指經曆過痛苦和困難後變得堅強,具有毅力和韌性的品質。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的手指經過火爐的燒烤後,變得更加堅硬、有力。
《燒指》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火和手,火是指火爐,手是指人的手。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火3畫,手8畫)。
《燒指》最早出現在《舊唐書·柳公權傳》中的記載。“燒指”在此處用來形容柳公權辛勤勞作,寒暑不辭的精神風貌。
繁體字為「燒指」。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古時候《燒指》可以寫作「燒指」或「燒指」。
1. 他經曆了生活的磨砺,變得堅強如燒指。
2. 沒有經曆過苦難,你怎麼能夠擁有燒指的精神?
3. 隻有燒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含義。
有關《燒指》成語的組詞有燒心、燒肝、燒肺等,這些詞都用來形容人經受折磨或執着追求的狀态。
近義詞有力堅毅、堅強不屈、不怕吃苦等。
反義詞是軟弱無力、膽小怕事、懦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