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少吏的意思、少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少吏的解释

小吏。 汉 代特指低于县丞、县尉的三老、亭长等。《汉书·武帝纪》:“少吏犯禁。”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少吏,小吏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少吏"是古代中国官僚体系中的专有名词,指代职位较低的下级官吏。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最早见于《汉书·百官公卿表》,其中记载"县令、长,皆秦官……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少吏",明确指出秩级在二百石至四百石之间的基层官员属于少吏范畴。

从职能划分来看,少吏主要承担地方行政事务的具体执行工作,如户籍管理、赋税征收、治安维护等。唐朝杜佑在《通典·职官》中特别强调,这类官吏"职在簿书期会,虽卑而事繁",既说明其地位较低,也突显其行政事务的繁杂性。

在官吏选拔制度层面,《新唐书·选举志》记载的"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六品以下始集而试,观其书判",反映出少吏的选拔标准更侧重实务能力。这种选拔机制与《睡虎地秦简》中记录的"令史"考核制度形成印证,佐证了基层官吏的实务导向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该词在历代典章制度中存在概念外延的演变。汉代郑玄注《周礼》时,将"府史胥徒"中的"史"解释为"掌官书以赞治"的文书吏,这可视作少吏职能的早期形态。至明清时期,随着"吏员"制度的完善,"少吏"逐渐被纳入国家正式官僚体系,其职责范围亦随之扩展。

网络扩展解释

“少吏”是中国古代(尤其是汉代)对低级官吏的称谓,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少吏指官秩较低的小吏,汉代特指低于县丞、县尉的三老、亭长等。其官秩通常在百石以下,包括“斗食”(月俸十一斛)和“佐史”(月俸八斛)等级别。

2.职能与地位

3.历史背景

《汉书·武帝纪》记载:“少吏犯禁”,文颖注:“少吏,小吏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将官吏分为“长吏”和“少吏”两类。此外,“吏”在广义上指代官员,但“少”在此强调其职位低微,而非年龄(部分文献中“少”可能隐含年轻之意,但非核心定义)。

4.延伸解释

少吏的选拔多从本地人中产生,熟悉地方事务,但晋升空间有限,是维系基层治理的重要角色。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屋边效庇卫逋欠采椽长壬常主虫沙初景大舫黨士旦过僧點翠调猱酿旦调娱董齐斗混江繁葩负盘关系含啼怀来津津九扈九派窭室恳诚凉观连环画菱花镜领扣轮彩蛮虏灭化蹑屩檐簦牛骥同槽潘张左束瓶罄罍耻破暖破坐潜袭前者丘山之功七椀诎折仍旧荣芬散释山兜捎关打节俗吏特号驼毧威名香阜翔阳相挹小两泄恨习惯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