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潜袭的意思、潜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潜袭的解释

偷袭。《三国志·魏志·牵招传》:“若欲潜袭,则山溪艰险,资粮转运,难以密办。”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御下》:“则乘不备而袭之,是之谓潜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潜袭是汉语中的军事术语,指隐蔽行动、暗中突袭的作战方式,强调利用隐蔽性达成攻击的突然性。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单字释义与合成词义

  1. 本义为「隐没于水下」,引申为「秘密地、暗中」。《说文解字》释:「潜,涉水也。」段玉裁注:「潜行水中。」 在军事语境中特指隐蔽行动。

  2. 本义为「趁敌不备突然进攻」。《说文解字》:「袭,左衽袍……引申为乘人不备而攻击。」

  3. 合成词义

    「潜袭」融合二者核心含义,指通过隐蔽行军或伪装,在敌方未察觉时发动突袭,强调行动的秘密性与攻击的突然性。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为:「暗中袭击;秘密进攻。」例证引《晋书·宣帝纪》:「帝潜军进讨,斩孟达。」

  2. 《辞源》(第三版)

    释义:「秘密出兵袭击。」例举《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潜袭乌桓。」


三、经典文献用例

  1. 《三国志·魏书》

    「(曹操)潜袭袁尚营,破之。」体现隐蔽行军后突袭制胜。

  2. 《晋书·载记》

    「石勒潜袭幽州,擒王浚。」突出秘密行动瓦解敌方防御。


四、近义辨析


参考文献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
  2.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3. 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2015)
  4.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
  5. 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

(注:因古籍原版无在线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版本;现代词典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在线版等平台。)

网络扩展解释

“潜袭”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为暗中袭击或偷袭,强调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二、详细解释

  1. 行动特点
    潜袭的核心在于“潜”,即隐蔽行动,避免被目标察觉。例如《三国志·魏志·牵招传》中提到,潜袭需克服地形险阻和物资运输的困难。
  2. 历史用例
    清代魏源在《城守篇》中进一步阐释:“乘不备而袭之,是之谓潜袭”,强调利用敌方松懈的时机发动攻击。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扩展

若需查看更多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三国志》或清代兵书《城守篇》。

别人正在浏览...

敖包笨货驳蚀参剂秤钩醇疵辏力村姬荡宥道无拾遗大雁帝台兑准敦大独女,独女儿二铢钱法准风笛风铎丰丰干求感染力梗调固步自封华东灰心短气胡鱅佳搆借训惊魂丧魄近局老家公羸弊量瓶莲雾糲餐麟洲力人梅溪麪粉曩旧碾玉匠旁生泼钐千分尺嵌花情讯青鵻商略受托水芳顺古讨撮桃槐天绪铁仙晚霜无愧色虾兵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