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虫沙的意思、虫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虫沙的解释

比喻战死的兵卒。亦泛指死于战乱者。 唐 黄滔 《周以龙兴赋》:“子蛮貊而虫沙附,甲忠信而鬐鬣张。” 金 元好问 《酬中条李隐君邦彦》诗:“虫沙非故国,人物自名流。” 清 赵翼 《灵谷寺》诗:“於兹建道场,普度虫沙族。” ********* 《三月初九过岳王墓下改旧作》诗:“虫沙早已丧三镇,猿鹤何堪张一军。”参见“ 虫沙猿鹤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虫沙是汉语中具有典故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战争中阵亡的将士或无辜百姓,暗含悲悯与牺牲的象征意义。以下从词典释义、出处溯源及用法延伸三方面解析:


一、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虫沙”典出道家典籍,喻指死于战乱的军民。其字面由“虫”与“沙”组合,原指微小生物,引申为如蝼蚁般渺小的生命在战火中消亡。

《辞源》进一步阐释:该词承载对战争残酷性的批判,暗含“生命如虫蚁沙尘般被轻易践踏”的悲怆意象。


二、典源考据

“虫沙”典故最早见于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

“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记载周穆王南征时全军覆没,将士化为猿鹤与虫沙,后以“猿鹤虫沙”统称战殁者。此说亦见于《太平御览》引《抱朴子》佚文,成为后世诗文常用典故。


三、引申与文学应用

  1. 象征意义扩展

    唐宋以降,“虫沙”突破原典范围,泛指战乱中消逝的平凡生命。如清代赵翼诗句:“战争人尽化虫沙”,凸显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

  2. 现代文学中的隐喻

    鲁迅《集外集拾遗》以“虫沙”影射军阀混战下的民众苦难,强化其社会批判内涵。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葛洪《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
  4. 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注:为符合原则,参考文献仅标注权威出版物名称;在线词典如汉典(www.zdic.net) 可查证释义,但因平台稳定性差异,建议优先采用纸质工具书溯源。)

网络扩展解释

“虫沙”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用于比喻战争中牺牲的将士或泛指因战乱而死亡的人。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2.出处与典故

3.历史用例

4.现代引用

5.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及辞海的扩展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艾绒鏖斗帮手绊子悖叛持股公司崇薙单方面躭延雕面定业冻餧独出新裁遁情阜安含宫咀征呵欱河门呵嚷画眉京兆皇竹奸险嗟羡饥附饱扬金贵汲直钜人具在空门友烈辉麟凤龟龙马复令闷头儿牛牢蟠瘿棚塞僻隘平假名前觉乾仪敲剥清淮袪衣受业氉皮刹竿神仙肚书素遂怀碎首縻躯天造草昧題目正名头伏投机土地祠颓顶脱颖囊锥吐万乌鬓雺塞斜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