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主的意思、常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主的解释

(1).固定的主人。《书·咸有一德》:“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史记·货殖列传》:“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后汉书·王符传》:“今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吏食日稟,班禄未定。”

(2).指固定的君主。《晋书·潘尼传》:“故禪代非一姓,社稷无常主。”

(3).指固定的主管者。《管子·幼官》:“必设常主,计必先定。” 尹知章 注:“军之主将,既必有常,军之计谋,亦须先定。”

(4).指正常的心志。 唐 孟郊 《鵶路溪行呈陆中丞》诗:“视听易常主,心魂互相迷。”

(5).平庸的君主。《吕氏春秋·制乐》:“乱国之主未尝知乐者,常主也。” 高诱 注:“非贤主也。”《新唐书·兵志》:“夫恶危乱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常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 固定不变的主旨或准则

    • 释义: 指恒常不变的根本原则、主要依据或核心思想。
    • 出处与用法: 此义项强调事物的核心、基础或标准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例如,在讨论思想体系、规章制度或行事方法时,其内在的、不易改变的根本原则可称为“常主”。
    • 参考来源: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均收录此义项,强调其作为“恒常的准则或主体”的含义。
  2. 长期主持事务的人

    • 释义: 指长期担任主持、掌管或负责某项事务的人。
    • 出处与用法: 此义项侧重于人的角色,指在某个领域、机构或事务中长期担任主管、负责人或起主导作用的人。例如,某个部门长期由某人负责管理,此人可被称为该部门的“常主”。
    • 参考来源: 此用法在古籍和现代汉语中均有体现,尤其在描述职位或职责长期由某人担任时。《汉语大词典》也收录了此义项,解释为“固定的主人”或“长期主持者”。

“常主”一词的核心在于“常”(恒常、固定)与“主”(主旨、主体、主持者)的结合。其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属于书面语词汇,但在理解古籍或特定语境时仍有其价值。其权威释义主要参考自《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汉语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常主”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成语用法(高频含义)

作为成语时,“常主”读作cháng zhǔ,意为经常出现的主要人物或事物。


二、其他引申含义(文献中的用法)

根据古籍和学术解释,“常主”还可表示:

  1. 固定的主人
    ▶《尚书·咸有一德》:“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善没有固定归属,需众人协力)。
    ▶《史记·货殖列传》:“货无常主”(财富没有固定主人)。

  2. 固定的君主或政权
    ▶《晋书·潘尼传》:“社稷无常主”(国家政权并非由固定家族掌握)。

  3. 固定的管理者
    ▶《管子·幼官》:“必设常主,计必先定”(军队需固定主将,谋略需预先制定)。

  4. 正常的心志
    ▶ 唐代孟郊诗句:“视听易常主,心魂互相迷”(感官受外界干扰,心志迷失)。

  5. 平庸的君主
    ▶《吕氏春秋·制乐》:“乱国之主…常主也”(昏庸君主导致国家混乱)。


三、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晋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到老包抄陂埭背毁猋骑比例因子不段部曲丞簿城阻穿壁引光刺文殚尽大烹打嚏砥刃断后方诀俯从肤诉干侯高架道路桥根外施肥核资惠利鹄矶剑腹饴唇齎持羁挂经销竣工峻密匡定菱花镜疠气緑鬓红颜滤波眉子拇动念奴蹁跹辟疆凭衿前猷起殡啓宠纳侮青鸟氏启途日入溶合神要事典顺导髫初万事大吉危悰屋里家相臣香殿逍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