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碣石的意思、碣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碣石的解释

(1).山名。在 河北省 昌黎县 北。 碣石山 馀脉的柱状石亦称 碣石 ,该石自 汉 末起已逐渐沉没海中。《书·禹贡》:“导 岍 及 岐 …… 太行 、 恒山 ,至于 碣石 ,入于海。”《汉书·武帝纪》:“行自 泰山 ,復东巡海上,至 碣石 。” 唐 韦应物 《弹棋歌》:“岂如 昆明 与 碣石 ,一箭飞中隔远天。” 明 王錂 《春芜记·献赋》:“似迢遥乘槎海畔,把 碣石 相望。” 毛6*6*《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东临 碣石 有遗篇。”

(2).指墓碑。 唐 司空图 《偶诗》之三:“一掬 信陵 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碣石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碣石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包含多重含义,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地理实体指代

碣石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的独立山体,海拔695米,因形似立柱、顶部平坦如碑而得名。《汉书·地理志》载“碣石山在辽西郡絫县”,属古代帝王巡狩之地,秦始皇、汉武帝均曾登临。其地理位置与渤海相邻,曹操《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即指此山。

二、古籍中的地貌描述

《说文解字》释“碣”为“特立之石”,段玉裁注“方者为碑,圆者为碣”,强调其形态特征。《尚书·禹贡》记载“夹右碣石入于河”,指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标志性地标。汉代学者郑玄注解其为“海畔山”,印证其滨海属性。

三、考古与历史争议

碣石具体方位存在学术争议,一说沉入渤海,另一说仍为现存山体。考古发现秦皇岛金山咀遗址出土秦汉行宫遗迹,部分学者认为此处即秦始皇东巡刻石处。《水经注》记载魏晋时期碣石仍为海岸山体,后因泥沙淤积导致地貌变迁。

四、文学意象象征

碣石在诗词中常用于寄托壮志豪情,如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此意象源自曹操《观沧海》开创的沧海咏怀传统。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亦以“旌旆逶迤碣石间”描写北方边塞景象。

网络扩展解释

“碣石”一词含义丰富,需结合历史、地理和文学语境综合理解:

  1. 山名(河北昌黎)
    碣石最常指河北省昌黎县北部的碣石山,是古代重要地理标志。《尚书·禹贡》《汉书·武帝纪》均记载帝王登临此山观海之事。其馀脉柱状石因地质变化自汉末逐渐沉入海中。

  2. 地理位置的争议
    关于碣石的具体位置,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包括山东无棣、辽宁绥中等,主要因文献记载差异和地貌变迁引发争议。

  3. 墓碑的比喻义
    唐代文学中,“碣石”引申为墓碑,如司空图《偶诗》以“碣石”代指陵墓标识,象征纪念意义。

  4. 现代地名(广东碣石镇)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是当代地名,以摩托车产业闻名,兼具历史与经济地位,现为全国重点镇。

  5. 成语中的象征意义
    作为成语,“碣石”比喻坚定不移的立场或决心,源自其作为石碑的稳固意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类释义的文献依据或扩展内容,可参考标注的网页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哭变名易姓碧荷不事擦亮眼睛察察尝胆卧薪痴云麤诞断袖之宠墩座费城風鷁光铓鼓吹车还籍红莲幕后昆讙愉僵持揭宝借衔金徒进谀九拒寄资絶貌絶崄隽声开明兽颏颔可以扣马魁罡来得个莱衣莅丧驴唇不对马嘴买陂塘卖武谬字默寓平破镜重圆祈年观遒鍊齐心併力鋭情散言沙尾四更天空題名同寝涂长望危术猥碎五浮象胆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