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麂的意思、黄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麂的解释

麂的一种。雄的有短角,雌的无角。四肢细长,能疾走。栖息树林中。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我最欢喜的是猎取野猪同黄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麂(huáng jǐ),学名Muntiacus reevesi,是鹿科麂属的小型偶蹄目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生物学中具有明确释义:

一、汉语词典释义

  1. 基本定义

    黄麂指一种体型较小的鹿科动物,毛色以黄褐色为主,行动敏捷,栖息于山地丛林。《现代汉语词典》将其描述为“鹿的一种,体形较小,毛黄褐色,雄的有短角”。

  2. 名称溯源

    “麂”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大鹿也”,后世演变为专指小型鹿类。因该物种毛色偏黄,故称“黄麂”,以区别于黑麂等近亲。


二、生物学特征

  1. 形态辨识

    • 体型:体长约70-100厘米,肩高约50厘米,体重10-20公斤。
    • 毛色:通体黄褐色至红棕色,腹部白色,幼体具斑点。
    • 角部特征:雄性具短角,角基分叉,角尖向后弯曲;雌性无角。
  2. 生态习性

    黄麂为草食性动物,以树叶、嫩芽、果实为食,晨昏活动频繁。独居且领域性强,遇险时发出犬吠般警示声。


三、分布与保护

  1.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常见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

  2. 保护现状

    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2021年调整),因栖息地破坏和盗猎面临生存压力。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级为“无危”(LC)。


四、文化意涵

古代文献中,黄麂皮质轻软,曾用于制作靴履、箭囊。《本草纲目》载其肉可入药,但现代因保护需求已禁止捕猎。


参考资料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许慎(汉).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整理本.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动物志·兽纲》. 科学出版社.
  4. Smith, A.T. & Xie, Y. eds. A Guide to the Mammals of Chin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5. IUCN Red List: Muntiacus reevesi. https://www.iucnredlist.org/species/42191/22166608

网络扩展解释

“黄麂”一词的解释可分为生物学定义和文学引申两层含义,以下为综合说明:

一、生物学定义

黄麂(学名:小麂)是麂类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特征包括:

  1. 外形:成年体长约1米,体重25-30公斤,四肢细长且善跳跃,雄麂有短角,雌性无角。
  2. 习性:栖息于低海拔山区森林或灌丛,以植物嫩叶、花果为食,活动时间多为夜间或晨昏,白天隐蔽休息。
  3. 行为:天性胆小谨慎,受惊时会发出类似狗吠的叫声,逃跑后仍会返回原栖息地。

二、文学与成语含义

  1. 直接指代:作为成语时,形容黄色的小鹿或类似颜色的动物/物体。
  2. 文化典故:传说古代有位名为“黄麂”的女子,因肤色如玉、容貌出众而得名,衍生出“黄麂美人”的典故。

三、保护与注意事项

黄麂在我国多地(如浙江余杭、湖北十堰)均有分布,若在野外遇到,应保持距离避免惊扰。其受保护身份意味着禁止猎捕,需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救助。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案例,来源中的词典条目或野生动物保护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傲客百味羹抱薪救火表座闭口韵兵闻拙速残寒常礼缠足称功颂德敕谕冲克措置弹丸黑志导游地方民族主义断俸纷纷拥拥改换家门甘醴官炉钱贵亲贵友涸竭精孰几闼攫鸷闿朗库灰劳劳穣穣率野暖锋暖阁剽疾娉婷平剡乾颡清哀轻货穷高耆献期中染污热气闰朝散座商宜十步香车诗调柿糕缩自苔钱叨光桐马王赋王録事乡下脑壳哮噬下锹撅析圭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