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征的意思、上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征的解釋

(1).上升。《楚辭·離騷》:“駟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風餘上征。”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飛陛揭孽,緣雲上征。” 明 烏斯道 《澤畔》詩:“上征天無風,遠遊橐無金。”

(2).引申為向前發展。 魯迅 《墳·人之曆史》:“雖後世學人,或更上征而無底極,然十九世紀末之言進化者,固已大就于斯人矣。”

(3).謂溯流而上。 漢 馮衍 《顯志賦》:“浮 江河 而入海兮,泝 淮 濟 而上征。” 唐 李白 《丁都護歌》:“ 雲陽 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4).指 春秋 時 吳 、 越 、 楚 諸國征伐中原各諸侯國。《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宋 、 鄭 、 魯 、 衛 、 陳 、 蔡 執玉之君皆入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征”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上升

    • 本義指向上行進或空間位置的升高。如《楚辭·離騷》中“溘埃風餘上征”形容乘風上升。
    • 漢代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用“緣雲上征”描繪建築高聳入雲。
  2. 引申為發展

    • 近代引申為事物向前推進或演化。魯迅在《人之曆史》中以此描述進化論思想的深化過程。
  3. 溯流而上

    • 特指逆水流方向行進。漢代馮衍《顯志賦》“泝淮濟而上征”及李白《丁都護歌》均用此意。
  4. 春秋諸侯征伐中原

    • 曆史專指吳、越、楚等國對中原的軍事行動,如《國語·吳語》記載越滅吳後“上征上國”。

補充說明: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理解時需注意語境差異,如“征”在古漢語中既可指遠行(如“長征”),也含軍事征伐之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征》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上征》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向上征召、招募。在古代,特指國家發生戰亂或遇有緊急情況時,君主會下令上征百姓,即強制征召百姓參軍。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上征》的拆分部首是“上”和“彳”。其中,“上”是上面部分的意思,“彳”表示人走的樣子。該詞的筆畫分别為5畫和8畫。

來源

《上征》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狀況。在軍事緊急情況下,國家需要大規模動員人民參與作戰,于是君主會發布命令征召百姓上前線,以應對戰争的需要。

繁體

《上征》的繁體字為「上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上征》的古代寫法通常是「上徴」。現代漢字簡化後,寫作“征”。

例句

1. 國家動員,百姓紛紛響應上征。

2. 上征壯丁,猶如山頭倒的繡花針。

3. 在古代戰争中,君主往往親自上征,率領百姓立下赫赫戰功。

組詞

1. 上将:指軍隊中最高職位的将領。

2. 上前:指向前方移動。

3. 征兵:指應征入伍的人員招募。

近義詞

征召、召集、招募。

反義詞

解散、遣散、撤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