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t a gallop]∶马跑得很快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诗·小雅·四牡》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三国魏·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2) 又如:骎骎(马快跑的样子)
(3) [swiftly]∶迅疾
然后由欧洲新文明进而复我三皇五帝旧文明,骎骎进于大同之世矣。——《老残游记》
(1).马疾速奔驰貌。 晋 陆机 《挽歌》之一:“翼翼飞轻轩,駸駸策素騏。” 宋 梅尧臣 《送景纯使北》诗:“驛骑駸駸持 汉 节,边风惨惨听胡笳。” 清 李渔 《风筝误·习战》:“又只见那猛駸駸马蹄儿踏碎了桃花浪。”
(2).疾速。 南朝 梁简文帝 《纳凉》诗:“斜日晚駸駸,池塘半生阴。” 宋 徐铉 《寄和州韩舍人》诗:“急景駸駸度,遥怀处处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岁月駸駸,如驹过隙。” 冯至 《北游》诗:“这时地球真在骎骎地转,车轮不住促促地催。”
(3).急促;匆忙。《南齐书·王僧虔传》:“弟书如骑骡,駸駸恒欲度驊騮前。” 金 元好问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诗:“寒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駸駸。” 明 方孝孺 《答许廷慎书》:“足下本安适无所苦,而駸駸焉欲抉发奇秘,以与造化争也。”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近著《曲名集解》,可为此篇作注。今方属稿,未能遽脱,终日駸駸,不敢自暇也。”
(4).渐进貌。 唐 李翱 《故处士侯君墓志》:“每激发,则为文达意,其高处駸駸乎有 汉 魏 之风。” 明 乔世宁 《何先生传》:“国初尚袭 元 习, 宣 正 以来,駸駸如 宋 矣。”《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然后由 欧洲 新文明进而復我三皇五帝旧文明,駸駸进於大同之世矣。”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 琐 氏、 柏氏 之学缘生基督, 孔子 、 老子 之学迁为 汉 儒,则哲学復成宗教。至於今,斯二教者亦駸駸普及於国民矣。”
(5).盛貌。 唐 柳宗元 《感遇》诗之一:“东海久摇荡,南风已駸駸。” 宋 张耒 《春日杂兴》诗之五:“飞花去寂寂,新叶来駸駸。” 清 王韬 《补尪起废药痼议》:“以一隅当全局,或恐难久持。况乎贼势駸駸,四出搜掠……即使一旦克復,户版衰减,殷富散亡,已万不如前。”
骎骎(qīn qīn)是一个古汉语形容词,主要用于形容马匹快速奔跑的样子,后引申为时间流逝、事物发展或局势变化迅速的含义。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形容马疾驰
指马匹奔跑迅疾的状态。《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骎”字,但《玉篇·马部》释:“骎,马行疾也。” 例如:
“四牡骎骎,周道倭迟。”(《诗经·小雅·四牡》)
引申为时间流逝迅速
唐宋以降多用于表达光阴飞逝。如《汉语大词典》引苏轼词:
“骎骎岁华行暮。”(《行香子·秋兴》)
比喻事物发展迅猛
现代用法强调趋势的快速推进。例如:
“科技发展骎骎日上。”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定义:“马速行貌;疾速;急促。”并引《楚辞·九辩》:“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王逸注:“年岁逝往之骎骎。”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为:“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比喻时间过得快或事业发展迅速。”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强调其通假用法:“骎”通“侵”,表渐进之意,如“骎骎乎三代之遗风”(《孟子》注疏)。
陆游《沁园春》:“叹骎骎岁月,空成感慨。”
“数字化转型浪潮骎骎而至,企业需加速适应。”
“骎”从“马”部,本义与马相关(《说文解字注》)。后因马疾驰的意象,衍生出“急速”“渐进”等抽象义,成为汉语中少有的兼具“动态速度”与“时间流逝”双重意涵的词汇。
参考资料:
“骎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īn qīn,具有以下含义:
指马疾速奔跑的样子。这一解释源于《说文解字》和《广雅》,如《诗经·小雅·四牡》中的“驾彼四骆,载骤骎骎”,描绘了四匹马快速奔驰的场景。字形由“马”部首与“㑴”的省略部分构成,属于形声字。
古诗词中常用“骎骎”增强画面感,如南朝梁简文帝《纳凉》的“斜日晚骎骎,池塘半生阴”,既描写了马的速度,也暗含时光流逝之意。此外,它与“风驰电掣”“势如破竹”等成语同属速度类表达,体现了古人对“快”的多样化感知。
如今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强调快速或蓬勃发展的状态。例如描述科技、经济等领域的高速进步时,可用“骎骎前行”。
岸谷之变晻冉鳌波拜祷暴发户抃慄表礼参弹吃文春花秋月打捞船殚诚毕虑大酺点明典综都君耳巴饭局绠短汲深关注湀辟浩仓鸿范皇遽笏板教示荆璧诳諕厘卡留司没才料密房密鳞鳞鸟弋蹑凫盘樽袍帔拼争碁灯蛩边穷泉朽壤凄神劝释取辖投井仁宥肉身菩萨善阵者不战声威室奥说分上司盟縢囊藤实杯逷逷题西林壁体性鼍窟乡评献祭西高止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