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升。《易·谦》:“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汉 王褒 《九怀·通路》:“乘虬兮登阳,载象兮上行。” 宋 袁燮 《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陛下6*体天之下济,羣臣以卑而上行,欢欣交通,而后天下可为也。”
(2).谓君上的行事。《史记·乐书》“移风易俗,天下皆寧” 唐 张守节 正义:“上行谓之风,下习谓之俗。”《新唐书·陆贽传》:“上行则下从之,上施则下报之,若景附形,若响应声。”
(3).指上级的指示或命令。《宋史·贾昌朝传》:“甲可乙否,上行下戾,主将不专号令,故动则必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守御救援》:“今奉上行,小民不敢不遵。”
(4).官府文书由下级致上级称上行。《清会典·礼部五·仪制清吏司》:“凡官文书,上行,下行,平行,各别其制。”
(5).从下游向上游行驶。如:船舶之从 上海 驶往 武汉 者称为上行船。
(6).我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皆谓之“上行”。上行列车编号用偶数,如:14次,82次,104次等。
尊位。《汉书·霍光传》:“於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禄言曲突者。”
(1).上市进货。《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史弘肇 道:‘……那里去偷隻狗子,把来打杀了,煮熟去卖,却不须去上行。’”《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合哥 ,你只管躲懒,没箇长进,今日也好去上行些箇‘山亭儿’来卖。”
(2).谓从业。行,指行业。《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九妈 要哄她上行,连声招许多不是, 美娘 只不开口。”按,此指妓6*院接客。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上行汉语 快速查询。
“上行”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分类解释:
上升/向上移动
源自《易经》等古籍,指事物由低位向高位运动,如“地道卑而上行”。现代可引申为职位晋升或数值增长。
上级指示或命令
用于行政领域,指上级的决策对下级的影响,如《宋史》中“上行下戾”。
铁路方向
我国铁路规定,列车在干线上朝向首都行驶,支线上朝向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称为“上行”,车次编号为偶数(如14次、104次)。
船舶航行
船只从下游逆流向上游行驶称为上行,如“上行船”。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词典及专业解释,如需完整内容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上行》是由动词“上”和动词“行”组成的词语。它表示某人或某物向上移动、上升或前进。
根据《康熙字典》,《上行》的拆分部首是“⼀”、“⻏”、“⺮”,其中“⼀”是上部部首,又称为“一”部,表示数字“一”的意义;“⻏”是左右结构的部首,又称为“⺷”部,含义为箭头;“⺮”是上下结构的部首,又称为“竹”部,表示竹子。
根据字典查询,拆分成上述部首和其他部分,共包含9画。
《上行》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由于“上”表示向上或前进的方向,“行”表示行走或移动的动作,“上行”自然形成表示向上移动或前进的意思。
在繁体中,我们将《上行》写作“上行”。
据研究,古代写《上行》的方法为:
上:象征向上的方向,写作“一”字;
行:在古代,写作“彳”字表示行走,上面加上一点儿。
1. 他勇往直前,努力上行。
2. 这支队伍正在上行山顶。
1. 上升
2. 上坡
3. 上半年
4. 上台
5. 上楼
1. 前进
2. 上升
3. 上进
4. 上攀
5. 上涨
1. 下降
2. 下行
3. 下附
4. 下坠
5. 下滑
蚌舞背畔别开蹊径不紧不慢惭邓禹残民害理惨状承荫冲暗啜吒触诊大坰之惭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反璧跟缉灌溢官资裹乱国医顾眺颔联贺份华林园皇考惶然会任浑倌胶柱鼓瑟捐宾客骏誉据义履方考斥雷呼里里拉拉流杀溜须拍马抹布骂大街满珠麻醉剂妙然淠淠普施阡绵浅庸青癯软温温善谭饰非梭动太上忘情特嫌田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体荐婉转未竟之志五虎五祀相忍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