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至义,最高的义。《老子》:“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魏源 本义:“至义则虽其上者亦真下德矣,故为之而有以为。”
(2).尚义。上,通“ 尚 ”。《文子·上义》:“仁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 汉 焦赣 《易林·大有之家人》:“上义崇德,以建大福。明哲且聪, 周武 立功。”
“上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至义(最高的义)
指道德准则中最高层次的“义”,强调超越一般道德标准的崇高性。例如《老子》中提到“上义为之而有以为”,即追求至义时需有明确的目的性。
尚义(崇尚道义)
“上”通“尚”,意为推崇、重视。如《文子·上义》中提出“仁义足以怀天下之民”,认为崇尚道义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原则。
作为成语,“上义”还可形容心胸宽广、宽容大度的品质。例如在社交场景中,称赞他人以包容态度对待他人过失时,可用“上义”表达。
“上义”既指最高道德准则,也包含推崇道义和宽容待人的内涵,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老子》《文子》等典籍或权威词典。
《上义》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向上的正义”,强调遵循公正和道义原则,追求正确和公平。
《上义》这个词的部首是“一”和“土”,部首排列顺序为“一土”。它共有5画。
《上义》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一书中,用于描述对权力与财富的崇高和正直态度,并成为后来法律和道德中的重要概念。
《上义》的繁体字为「上義」。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字形稍有不同,它的上部更像是一个直立的小人,下部为土字旁。古时候的写法更为像象形文字,直观地表达了“上义”的概念。
1. 他对待他人总是秉持着上义,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能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
2. 这个组织以维护社会公正为宗旨,推动上义的实践。
1. 上下一心:团结合作,共同努力。
2. 上进心:追求进步和超越,有进取的精神。
3. 上帝:某些宗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明。
正义、公正、道义
邪恶、不义、不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