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覈的意思、课覈的详细解释
课覈的解释
考核。《后汉书·朱浮传论》:“而 光武 、 明帝 躬好吏事,亦以课覈三公。” 唐 张说 《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 长安 之初,大开贡举,考功是岁千五百餘人,召先生课覈淑慝,时称无滞学矣。”
词语分解
- 课的解释 课 (課) è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课。课时。课间。旷课。授课。课余活动。 教学的科目:课程。课表。基础课。专业课。课本。课文。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课徒。课读。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课。完粮交课。 使
- 覈的解释 覈 é 同“核”③。 笔画数:; 部首:覀;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课覈”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è hé,其核心含义为考核。以下是具体解析:
1.基本释义
- 课覈指对事务、人员等进行审查、核实与评定,强调通过系统化的查验确定实际情况或绩效。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与现代“考核”含义相近。
2.历史用例与出处
- 《后汉书·朱浮传论》提到:“光武、明帝躬好吏事,亦以课覈三公”,意为汉光武帝和明帝亲自参与政务,对三公(高官)进行严格考核。
- 唐代张说《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记载:“召先生课覈淑慝,时称无滞学矣”,指尹先生受命考核人才优劣,因公正高效而受赞誉。
3.字形与异写
- 该词也写作“课核”,属异体字或通假用法,读音与含义均一致。
4.适用语境
- 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中多用“考核”替代。需注意语境区分,避免现代文本中使用生僻写法。
“课覈”是古代对考核行为的书面表达,具有明确的历史文化背景。如需深入探究,可参考《后汉书》或唐代墓志铭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课覈的意思
课覈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审阅、核对考试试卷。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课覈的部首是讠(说文解字的部首之一),它的笔画数是15画。
来源
课覈是由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课和覈。
课:原指古代官吏管理学生和授课。后来演变为考试、检验、学习等意思。
覈:原指觅找、考试、核对。后来引申为审查、核实等意思。
合起来,课覈指的就是对考试试卷进行审查、核对的意思。
繁体
课覈的繁体字为課覈。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多种多样,其中课覈也有一些变体写法,如「课格」、「课訔」等。
例句
老师正在课覈期中考试的答卷。
他担任了课覈的任务,需要核对并评分。
组词
课程、课本、课堂、课室、覈定、覈错等。
近义词
阅卷、核卷、审卷。
反义词
出卷、考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