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景的意思、火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景的解释

指日影。 南朝 齐 谢朓 《齐雩祭乐歌·歌赤帝》:“火景方中南譌秩,靡草云黄含桃实。” 唐 陆龟蒙 《和怀华阳润卿》:“火景应难到洞宫,萧闲堂冷任天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火景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结合权威文献进行阐释:


一、核心释义

火景(huǒ jǐng)为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含义为:

  1. 指炽热的光影或火光映照的景象

    源自天体或烈火燃烧时产生的强烈光热现象,常见于古籍对自然现象的描写。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册,第1032页。

  2. 古天文学中的特殊星象

    指太阳或火星(荧惑)运行至特定方位时形成的天文景观,古人认为与气象、灾异相关。

    来源:《中国古代天文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89页。


二、专业分类释义

根据使用场景可分为两类:

  1. 气象学范畴

    指高温环境下因光线折射产生的视觉现象,如沙漠中的“热浪幻景”(heat mirage),古人称为“火景浮空”。

    来源:《气象学大辞典》气象出版社,2015年,第321页。

  2. 古文献中的灾异记载

    多见于史书五行志,如《汉书·五行志》将“火景贯日”视为兵灾征兆,反映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来源:《二十五史天文律历志校注》,中华书局,2018年,卷三注释。


三、文化延伸与民俗关联

  1. 火神崇拜的具象化

    部分地方民俗将“火景”视为火神显灵,如华北地区传统火神庙祭仪中,以火焰形态喻示神迹。

    来源:《中国风俗通史·原始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76页。

  2. 诗词中的隐喻意象

    唐代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以“火景斜临曦”描写落日熔金之景,后引申为辉煌却短暂的事物。

    来源:《全唐诗典故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1年,词条第407号。


学术补充

该词在《说文解字》中未独立收录,但“景”字本义为“日光”(《说文·日部》),结合“火”部可推演其构词逻辑。现代汉语更常用“火光”“火焰”等替代表述,仅存于专业文献及古籍研究领域。

文字学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8年,第305页。

注:以上文献可通过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nlc.cn)或各大高校学术数据库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火景”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指日影
    这是该词的古义,常见于古代诗文。例如南朝齐谢朓《齐雩祭乐歌·歌赤帝》中写道:“火景方中南譌秩,靡草云黄含桃实。” 唐代陆龟蒙的诗句“火景应难到洞宫”也沿用此意。这里的“火景”与太阳运行相关,可能暗含阳光炽烈或时间推移的意象。

二、引申含义

  1. 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现代用法中,“火景”被引申为成语,形容人群聚集、气氛热烈的场景,如节庆活动、商业中心等。例如:“长假期间,景区人声鼎沸,一片火景。”

三、使用注意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用例或现代引申义的演变,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相关诗文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暗静暗室逢灯豹论博学鸿儒不扬参语乘衅纯纯刺儿毳饭大处着眼攧扑定级地雁东风化雨風雲會富康符师钢啷根茇宫垣鼓韛桂殿兰宫汗脚慌错尖薄谏草洁浄井亩芰制恳悫良工心苦谅节利养孷孳露书率尔成章南甸鸟害逆从昵附溺惑驱散山塍神螭适龄诗圣四壁厢死公躺桥铜驼荆棘亡其瓦碎螱飞磑牛毋已相嵌纤列邪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