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稽殆的意思、稽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稽殆的解释

贻误,耽搁。 宋 欧阳修 《与刘侍读书》:“自过年便欲奉状,只俟 薛司勋 归。 薛 既以事滞留,遂成稽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词典释义:稽殆

“稽殆”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低。其核心含义指因拖延、耽搁而导致事情陷入危险或失败境地。以下是详细解析:

  1. 本义解析:

    • 稽: 本义为停留、延迟、考核。《说文解字》:“稽,留止也。”引申为拖延、耽搁、耽误之意。
    • 殆: 本义为危险。《说文解字》:“殆,危也。”引申为接近、几乎、失败、败坏之意。
    • 稽殆: 二字结合,意指因稽延(拖延、耽搁)而致使事情处于危险状态或濒临失败。强调拖延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
  2. 引申义与用法:

    • 强调因不及时处理、行动迟缓而导致错失良机、陷入困境或功败垂成。
    • 常带有警示、告诫的意味,提醒人们处理事务要迅速及时,避免因拖延酿成大患。
    • 属于书面语,多见于古代典籍或论述历史教训、治国理政的文章中。
  3. 权威典籍出处与参考:

    • 《康熙字典》:作为古代权威字书,其对“稽”的解释包含“留止也,迟也”,“殆”解释为“危也,近也”,为理解“稽殆”的构词和本义提供了基础。
    • 《汉语大词典》:作为现代最大型的汉语语文词典,其对“稽”的释义包含“延迟;拖延”,如“稽迟”、“稽延”;对“殆”的释义包含“危亡,危险”,如“危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该词典可能未直接收录“稽殆”词条,但其对单字的详尽释义是理解复合词“稽殆”的权威依据。
    • 古代文献用例(核心佐证):
      • 最直接、最经典的出处见于《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之谓中事。知说失中事,谓之奸事;力事失中事,谓之奸力;知说、力事失中事,谓之奸人。奸事、奸力、奸人,圣王之所禁也。劳知而不律先王,谓之奸知;劳事而不稽殆,谓之奸事。” 此处的“劳事而不稽殆”,杨倞注云:“事至而劳,不能即决,稽留危险。”意指处理事务辛劳却因拖延而致危殆。这是“稽殆”一词最权威的文献来源和释义依据。

“稽殆”意指因拖延耽搁(稽)而导致事情陷入危险或失败境地(殆)。它是一个带有警示意味的文言词汇,强调及时行动的重要性,以避免因延误产生严重后果。其核心语义和经典用例主要源自《荀子·儒效》。

网络扩展解释

“稽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基本释义

2.字义溯源

3.使用场景

4.注意争议

5.近义词与关联词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详细用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欧阳修文集或《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棓酸吧女苞藏祸心薄脆倍欲敝撤薄寒播授餐霞饮液策动楚汉次序麤良儋负淡静澹虑道乡大小虎肥噬逢凶化吉告竭隔截贡贤河上丈人黄德蝗螟缰锁浆胎今番静娴谨静酒兵诀奥开基立业刊版枯克烂妙刘表牛六朝六贽芦沟桥慢怛蟒衣没头苍蝇蔑蔑纳鞋底平治秋势逝者如斯识字索索樕朴潭渚桃版題比脱挽王永民畏法涎缕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