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avel] 全部或主要由直径由二毫米至一厘米或再大些的无棱角碎石组成的松散材料
细碎的小石子。《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会日且入,大风起,砂砾击面,两军不相见, 汉 益纵左右翼绕单于。”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朔风飘胡雁,惨澹带砂砾。”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蕃薯》:“ 万历 中, 闽 人得之外国,瘠土砂砾之地皆可种。” 殷夫 《前进吧,中国!》:“每个砂砾都叫喊你: 中国 ,前进, 中国 !”参见“ 沙砾 ”。
砂砾(或沙砾)是地质学中常见的沉积物类型,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砂砾指砂和砾石的混合物,由直径大于2毫米的无棱角碎石组成,通常包含小卵石或经风化形成的岩石碎块。在中文语境中,“砂砾”与“沙砾”可通用,均表示粗细不一的碎石混合物。
颗粒大小
砂砾颗粒直径范围存在两种表述:
分类层级
在沉积物体系中,按颗粒大小排序:
$$砂砾(>2mm)>砂(0.06-2mm)>淤泥(<0.0625mm)>黏土(<0.0039mm)$$
常见于河道、海滩等自然地貌,也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骨料。历史文献如《史记》记载“大风起,沙砾击面”,现代文学中常象征粗粝感(如“童年如一滩沙砾”)。
注:如需更详细的地质分类标准或具体应用案例,可参考(漢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砂砾》是一个名词,指的是由石头碎片、矿石等坚硬物质经过风化、侵蚀等自然力量的作用形成的小块颗粒状物质。通常在沙滩、河床等地形中可以找到砂砾。
《砂砾》的拆分部首是“石”字旁,笔画数为13划。
《砂砾》这个词的来源较为简单明了,它是由两个相同的石字旁组成的,每个部分的意义不变,因此整个词的意义也和石相关。
《砂砾》的繁体字为「砂礫」。
在古代,砂砾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将砂砾写作「砂礫」,由于字形的演变和规范的要求,现代汉字规范化后,「礫」的写法改为「砾」。
1. 他踩在砂砾上,感受到了脚底的坚硬和凉爽。
2. 河床上堆满了各种大小的砂砾。
1. 砂砾地:指由砂砾组成的地面。例如:“河岸上是一片砂砾地。”
2. 砂砾路:指铺设有砂砾的道路。例如:“这条乡间小路是用砂砾路铺成的。”
1. 礫石:指由碎石、砂砾等组成的坚硬物质。例如:“山路上满是礫石。”
2. 沙砾:指由沙子和砂砾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物质。例如:“河滩上铺满了沙砾。”
1. 浆土:指由粘土、石粉等混合而成的软黏土状物质。例如:“施工前需要清理掉地面上的浆土。”
2. 岩石:指坚硬的石头。例如:“这些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