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杀才的意思、杀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杀才的解释

(1).佯嗔之词。常用于称呼所爱者。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爱你箇杀才没去就,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白娘子 看见道:‘你这杀才,把这一块好香与那贼秃去换酒肉喫!’”

(2).詈词。犹言该杀的。《水浒传》第三八回:“那节级便骂道:‘你这黑矮杀才,倚仗谁的势要,不送常例钱来与我?’”亦作“ 杀材 ”。《红楼梦》第三九回:“真是个没用的杀材,这点子事也干不来!”

(3).指待宰杀的牲畜。《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此牛牙口尚小,且又精壮,原何把他买去做了‘杀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杀才”是一个古汉语中的贬义詈词(骂人的话),主要用于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明清小说戏曲中。其含义可从字面和语境两方面解析:

  1. 字面拆解与核心含义:

    • 杀:本义为杀戮、致死。在此语境下引申为“该死的”、“该杀的”,表达极度的憎恶、愤怒或诅咒。
    • 才:古时可用作表示“人”的蔑称或昵称(有时带贬义),类似于“家伙”、“东西”。例如“奴才”、“蠢才”。
    • 合成义:因此,“杀才”字面意思即“该杀的家伙/东西”,是对人强烈的辱骂和贬斥,指责对方行为恶劣、愚蠢或可恨至极,恨不得其死掉。
  2. 语境中的具体用法:

    • 表达愤怒与责骂:这是最常见用法。说话者(通常是长辈、主人或处于强势地位者)对被骂者(晚辈、下属或行为不端者)表达极度的不满、失望或愤怒。例如,父母责骂不肖子孙,主人斥责犯错或偷懒的仆人。
    • 强调愚蠢或无能:有时也用于责骂对方愚蠢、无用、不中用,带有强烈的轻蔑意味。
    • 亲昵语境下的嗔怪:在极少数、非常特定的亲密关系(如夫妻、情人)语境中,可能带有半嗔半怒、打情骂俏的意味,但核心仍是表达不满,只是语气稍轻。这需要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
  3. 权威词典释义:

    • 根据《汉语大词典》,“杀才”释义为:“詈词。犹言该杀的东西。” 这清晰地概括了其作为骂人话的核心属性。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虽未直接收录“杀才”,但其对类似结构(如“奴才”、“蠢才”)中“才”字的解释支持了“才”作为指人(常含贬义)后缀的用法。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4. 文学实例佐证:

    •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人物对话里多次出现“杀才”,生动体现了其作为激烈骂语的用法。例如,鲁莽、暴躁的角色在发怒时常用此词斥责他人。来源:施耐庵,《水浒传》。
    • 元杂剧、明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及其衍生戏曲作品)中也常见此词,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和激烈冲突的场景。来源:相关古典文学作品。
  5. 现代使用:

    • “杀才”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已基本消亡,属于典型的古语词。它主要出现在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研究或相关影视戏曲的表演中。现代人若使用此词,会显得非常文绉绉或刻意模仿古风。

“杀才”是一个源自古代、带有强烈贬斥和诅咒意味的骂人话,意指“该杀的家伙/东西”,用于表达极度的愤怒、责骂或轻蔑,尤指对方行为恶劣、愚蠢或不中用。其使用多见于明清小说戏曲,现代汉语中已罕用。

网络扩展解释

“杀才”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较大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佯嗔之词(常用于称呼所爱者)

2.詈词(骂人的话,意为“该杀的”)

3.指待宰杀的牲畜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戏曲、小说及权威词典的用法,需注意区分褒贬及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参摆枱拔毛连茹宝迹不成话不道初献锭子冬至线都廐独来独往放勋返回泛灧痱子粉分岭愤邑泔淡共振器钩摭贯云石闺荜诡讬还玩函幽育明惛渎江甸讲花屐齿结汇计谋镜芳颈子寄售绝子绝孙濬川铿戛邋遢本马套眄睨谋新墨债山积平睦清漻羣牧软擡三望车森萃少字省损深微史剧士林顺顺瓦裂我武惟扬物役瞎逛相去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