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退耕的意思、退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退耕的解释

[reuse farmland for other purpose] 把已改为耕地的土地重新改作他用(林、牧、渔等)

详细解释

亦作“ 退畊 ”。1.谓辞官务农;归耕。语本《史记·吴太伯世家》:“ 子胥 退而耕於野。”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季札 退耕以委之, 老莱 灌园以远之。”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师正》诗:“无谓退耕近,伏念已经秋。” 明 刘基 《思悲翁》诗:“干时乏计策,退畊无园田。”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杂感用古诗十九首韵呈今醉先生并诸同人》之十一:“叹息硜硜人,退耕悔不早。”

(2).把已改为耕地的土地重新改作林地、牧场、鱼塘等用。 贾平凹 《浮躁》十六:“退耕还林,搞多种经营。”《人民日报》1985.3.12:“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应调减征购任务,退耕的土地可以作为原耕户的家庭经营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退耕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政策导向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农民主动停止耕种行为,将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为保护生态环境,有计划地停止耕种(某些耕地)"。该词汇在当代中国语境中与生态保护政策紧密关联。

从词义演变角度看,"退耕"一词原指古代因灾荒或战乱导致的被动弃耕行为,例如《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的"民废耕桑"。而现代词义则转变为政府主导的生态修复措施。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公布的《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条例》,当前退耕行为主要涉及两类土地:25度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

该词的应用范畴包含三个维度:

  1. 土地类型:涵盖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沙化耕地及盐碱化农田
  2. 实施主体:既包括农户自主行为,也涉及政府组织的规模性退耕项目
  3. 转化方向:通常转为林地、草地或湿地生态系统,如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中明确的"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退耕"常与"还林""还草"构成固定搭配,这种语言组合折射出中国生态治理的系统性特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9-2020年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15亿亩,印证了这一词汇的现实政策效力。

网络扩展解释

“退耕”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演变和现代应用来理解:

  1. 基本含义
    指将原本用于耕种的农田停止耕作,转为林地、草地、湿地等其他用途。现代语境下多指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实施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政策(如我国2002年启动的退耕还林工程),目的是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平衡。

  2. 历史引申义
    古代文献中,“退耕”可表示辞官归乡务农,如《史记》中伍子胥“退而耕于野”的典故。这一用法多见于诗词古文,现代已较少使用。

使用场景

政策背景
我国自1999年试点、2002年全面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涉及25个省区市,截至2020年累计退耕还林超5亿亩。这一措施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别人正在浏览...

安培计包打听柸校别出新意伯啚残税禅偈陈说痴儿騃子创始春蠒出樽摧方厝顿打马虎眼大男小女耽心电压表冬灰都家陡搜发轨燔莱分压电阻福水干浼高篇沟畎鬼斧工假妇戏熸亡楬橥蕺蕺惊散津阳门空言来下量给廉公袴陆师忙急面筒摹袭捻掿年轻女眷千里移檄筲袋省转深知设身时类束伍令搜枯忝私铁室同功相迿销失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