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至的意思、拜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至的解释

古代宾客始到时宾主升堂主人拜宾的礼仪。《仪礼·聘礼》:“礼不拜至。” 贾公彦 疏:“此文承执玉帛之下聘臣事,据《乡饮酒》,宾主升堂,主人有拜至之礼。此宾昨日初至之时,主人请宾行礼,宾言俟閒,此时宾已至矣,故聘时不拜至。”《礼记·乡饮酒义》:“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郑玄 注:“拜至,谓始升时拜,拜宾至。” 孙希旦 集解:“拜至,主人於宾之初至而拜之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拜至”是古代礼仪中的一种特定仪式,主要涉及宾客与主人之间的礼节互动。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拜至”指宾客初次到达时,主人与宾客共同升堂(进入正厅),主人向宾客行拜礼的仪式。这一礼仪体现了对宾客的尊重和欢迎。

  2. 文献出处与注解

    • 出自《仪礼·聘礼》和《礼记·乡饮酒义》,汉代贾公彦在《仪礼》疏中提到:“主人有拜至之礼”,即主人需在宾客到达时行礼。
    • 郑玄在《礼记》注中进一步说明:“拜至,谓始升时拜,拜宾至”,强调行礼的时机是宾客刚抵达、升堂之际。
  3. 应用场景与变体

    • 主要用于乡饮酒礼等正式场合,但在聘礼(外交仪式)中可能省略。如《仪礼·聘礼》提到“礼不拜至”,贾公彦解释因宾客已提前到达,故无需重复行礼。
    • 该礼仪与“拜洗”“拜受”等环节共同构成整套致敬流程,体现古代礼制的细致性。
  4. 字义解析

    • “拜”:行礼表示敬意,如叩拜、礼拜。
    • “至”:到达,如“自始至终”。二字组合后特指针对宾客抵达的礼仪动作。

总结来看,“拜至”是周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际交往规范的重视。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仪节差异,可查阅《仪礼》《礼记》原文及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拜至(bài zhì)是一个汉字词语,含有“拜”和“至”两个字。下面是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拜(bài)的部首是手(扌),总共4画。 至(zhì)的部首是土(⺆),总共6画。 来源: 拜至(bài zhì)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和礼仪之中。意指恭敬地向某个特定对象或神明行礼。 繁体: 拜至(bài zhì)的繁体写法是拜至。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在现代汉字中,拜至(bài zhì)的写法保持一致。 例句: 1. 我每天早上都会拜至祖先的牌位祭拜。 2. 他拜至老师面前,表达了感激之情。 组词: - 拜访(bài fǎng) - 拜见(bài jiàn) - 拜祭(bài jì) 近义词: - 行礼(xíng lǐ) - 致敬(zhì jìng) 反义词: - 轻视(qīng shì) - 不敬(bù jìng)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