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琐细。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 唐 元稹 、 张籍 ,竞用本事,而卑弱靡琐,了无发明。”
“靡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í suǒ,其基本含义为“琐细”,常用来形容事物或文风琐碎、细微而缺乏整体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学评论中。例如: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上》:“唐元稹、张籍,竞用本事,而卑弱靡琐,了无发明。”
此处批评元稹、张籍的诗歌创作过于依赖典故,导致文风琐碎卑弱,缺乏新意。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文论典籍中的具体用例。
《靡琐》是一个双音节的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琐碎繁杂、不重要或不值得注意。
《靡琐》拆分的部首是革(gé)和玉(yù)。
它的总笔画数是15,其中革部的笔画数是9,而玉部的笔画数为6。
《靡琐》来源于古代文言文中的表达方式。在《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句“昆仑之玉可琢而不为器,南山之竹可斫而不为用,此束之而不利,夫子将何之?”其中“束之而不利”即为“靡琐”的意思。
《靡琐》的繁体字写作「靡瑣」。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靡琐》的革部写作「革切」,而玉部写作「王切」,整个字的结构更为繁复。
1. 他总是纠结于一些靡琐的细节,却无法看到事物的整体。
2. 面对重要的决策,不要被靡琐的琐碎事情所干扰。
靡革、靡玉、琐事、琐碎
琐细、琐碎、繁杂、瑣碎
重要、要紧、重大、重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