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阳的意思、三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阳的解释

(1).《易》八卦中的《乾》卦,由三阳爻构成,故亦以“三阳”指《乾》卦。

(2).古人称农历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合称“三阳”。 唐 崔琮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应律三阳首,朝天万国同。”

(3).指春天。也指农历正月。《艺文类聚》卷八引 南朝 宋 孔皋 《会稽记》:“ 餘姚县 南百里,有 太平山 ……三阳之辰,华卉代发。” 宋 王安石 《谢林肇长官启》:“三阳肇岁,万物同春。”《西游记》第四四回:“三阳转运,万物生辉。”参见“ 三阳开泰 ”。

(4).中医谓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脉为三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乃使弟子 子阳 厉鍼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5). 晋 张载 字 孟阳 , 张协 字 景阳 , 张亢 字 季阳 ,合称“三 阳 ”。 唐 张说 《洛州张司马集序》:“ 魏 则十 龙 儒雅, 晋 则三 阳 藻缀。” 宋 梅尧臣 《送少卿知宣州》诗:“族本三 阳 重,诗从小 谢 清。”

(6). 唐 代宫殿名。《新唐书·则天顺圣武皇后》:“﹝ 久视 元年﹞復於 神都 ,作 三阳宫 。” 唐中宗 《石淙》诗:“ 三阳 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阳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随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体现于以下四个层面:

一、《周易》卦象释义

《周易》以“阳爻”为基本符号,三阳指乾卦(䷀)的三个阳爻叠加,象征天、君、父等至高无上的刚健之力。《汉语大词典》指出,乾卦三爻皆阳,代表“纯阳至刚”的宇宙法则,与坤卦三阴形成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中医经络学说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将“三阳”定义为太阳、阳明、少阳三条阳经的总称,对应人体手足六条经脉。《灵枢·经脉篇》记载,三阳经主司体表卫气运行,与三阴经共同构成气血循环体系,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节令文化指代

古代历法中,“三阳”特指冬至后阳气渐升的三个阶段。据《礼记·月令》注解,冬至一阳生,腊月二阳生,正月三阳生,故农历正月又称“三阳开泰”,寓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吉兆。

四、现代引申含义

当代语境中,“三阳”在特定领域衍生出新解,例如部分方言区将三次太阳连续出现的气候现象称为“三阳天”,另在2023年新冠疫情期间,民众口语化使用“三阳”指代第三次病毒感染。这类用法尚未收录于规范词典,但已见于《人民日报》等媒体语料库。

网络扩展解释

“三阳”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不同领域和语境而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易经》与节气文化

  1. 卦象含义
    在《易经》八卦中,“三阳”指《乾》卦,由三个阳爻(⚊)组成,象征天、刚健与主动。
  2. 节气与民俗
    古人将冬至后阳气渐生的三个阶段称为“三阳”:
    • 冬至一阳生(十一月)
    • 二阳生(十二月)
    • 三阳开泰(正月),象征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常用于表达吉祥寓意。

二、中医理论

  1. 经络系统
    “三阳”指人体三条阳经:
    • 太阳经:包括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主表、抗外邪;
    • 阳明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主里、调节消化;
    • 少阳经: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主半表半里、协调气机。
  2. 病症分类
    中医将外感病分为太阳病(恶寒发热)、阳明病(便秘或腹泻)、少阳病(胸胁不适),对应三阳经的病理变化。
  3. 穴位别称
    百会穴别称“三阳”,为人体重要穴位;推拿中也有名为“三阳”的特定穴位。

三、现代医学(乙肝术语)

  1. 乙肝“大三阳”
    指乙肝五项检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2. 乙肝“小三阳”
    指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阳性,通常表明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较低,但仍需监测肝功能。

四、其他含义


“三阳”既可指代《易经》卦象与节气文化中的阳气阶段,也可用于中医经络、病症分类,或现代医学中的乙肝指标。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若需进一步了解某领域内容,可参考对应来源(如权威医学平台 或文化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拜慰惭颜常名炽茂丑剧楚鞋当晚黨邪陷正当壮大人国雕虎焦原发英封禅顾唤规画规绳矩墨河务欢快忽芒霍铎蛟宫急步精于计然之策纪系稽诛倔头倔脑忾敌开光明可闵愧怕捆缚龙曜律体蛮弦帽儿头灭户能言巧辩判语配件屏翰清辞丽句情憀容鬓赡给觞政深樾食盖石苔师子牀双边思鲈琐琐葡萄題名鄉會外军现饭像素相亚乡愿小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