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稽诛的意思、稽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稽诛的解释

稽延讨伐。语出《韩非子·难四》:“稽罪而不诛,使 渠弥 含憎惧死以徼幸。”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频岁稽诛,实惟劲虏。”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会 淮 右稽诛,上遣丞相即戎以督战。”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疏》:“至於 廖思 之鼠窃,而能稽诛於时月者,盖由追讨之兵不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稽诛(jī zhū)是汉语古典文献中使用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指向"延迟诛罚"。从构词法分析,"稽"的本义为停留、延迟,《说文解字》训为"留止也";"诛"指责罚、惩处,《广雅》释作"责也"。二字组合形成"稽诛",特指应当及时实施的诛罚被延误搁置,常见于古代司法语境,表达对执法滞后的批评。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稽诛天王"的记载,后为《汉书·董仲舒传》所引"文王之时,豪俊皆得竭其材……是以诛伐不行而刑罚省",虽未直接使用"稽诛"但完整呈现其概念语境。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载"稽诛凶悖"之语,典型展现该词在历史叙事中的司法评判功能。

在语义演变中,"稽诛"从具体司法术语扩展为具有政治隐喻功能的词汇。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法令不行,犯者稽诛"即指政令推行受阻的状态。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考证历代刑政时,也多次使用该词作为制度批评的术语。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研究与古籍注释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稽诛”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稽延讨伐
    指因故延迟对罪恶的讨伐或制裁。该释义源自《韩非子·难四》的“稽罪而不诛”,强调因拖延导致未能及时惩治罪行。例如南朝陈徐陵的《陈公九锡文》中“频岁稽诛”即指连年未能有效讨伐强敌。

  2. 追究并惩罚
    现代词典中常解释为“追究罪恶行为并给予惩罚”,其中“稽”为追究,“诛”为诛杀或制裁。例如在司法语境中,可表示对犯罪行为的严格追责。


二、出处与演变


三、用法与示例

  1. 古代文献

    • “稽诛於时月者,盖由追讨之兵不足”(宋·曾巩),指因兵力不足导致讨伐延迟。
    • “使渠弥含憎惧死以徼幸”(《韩非子》),描述因未及时惩治而使恶人侥幸存活。
  2. 现代语境
    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讨论,强调对犯罪行为的严肃处理,如“法律应对黑恶势力严加稽诛”。


四、相关词汇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用法案例,可参考《韩非子》及南朝至唐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背理奔辏毕见臂臑逼烁鼻炎跛觋尺有所短春色撩人楚颂丹旗點翰东虚发短心长飞觥献斝怫悦绲同何郎粉藿藜积埃疆泽姜子牙蛟室交头唧唧喳喳警发靖长官浸濡慨喟侃大山醪醴了愿里老蔺生流英轮廻炉香木坡陫侧贫空前辈跂慕芹馆曲屈染笔绕梁之音人工岛陕西神经系统十指有长短食竹説不上韬谞托景顽提无瑕遐森系获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