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材术的意思、材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材术的解释

本领;才学。《鬼谷子·飞箝》“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南朝 梁 陶弘景 注:“或有状其所有,其短自形,此以重累为毁也。或有歷説其短,材术便著,此以毁为重累也。” 宋 曾巩 《亲旧书报京师盛闻治声》诗:“自知孤宦无材术,谁道京师有政声。” 宋 苏轼 《论仓法札子》:“臣材术短浅,老病日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材术(cái shù)是古汉语复合词,由“材”与“术”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才能与技艺,或引申为治国理政的才能与方法。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分述:


一、字义分解与词源

  1. 《说文解字》释为“木梃也”,本义为木材,引申为资质、才能。如《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喻指人的资质。

  2. 术(術)

    《说文解字》作“邑中道也”,本义为道路,后扩展为方法、技艺。如《孟子·告子上》:“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强调技艺的传承。

二字合成“材术”,最早见于秦汉典籍,特指人的才能与治国之术,属政治哲学范畴。


二、词典释义与古籍例证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才能技艺” 或“治国的方法与能力”。

    例证:

    • 《淮南子·主术训》:“人主之材术,非以代众也,以制众也。” (君主的才能,并非代替众人行事,而在于统御众人。)
    • 《宋史·苏轼传》:“轼之才识远大,材术足以经世。”(苏轼才识卓越,治国才能足以经世济民。)
  2. 《古代汉语词典》

    强调“治理国家的才能与策略”,多见于政论文献。

    例证:

    •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材术。”(臣观察陛下具备谦恭节俭之德,与聪慧明达的治国才能。)

三、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材术”属书面语,多见于历史研究或古典文学领域,如:

“考察唐代科举制度,可见统治者对士子‘材术’的重视。”(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


四、权威引用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可查阅:汉典网“材术”词条(注:汉典网为在线词典,内容基于纸质版辞书)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3. 《淮南子》《宋史》 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核验。

网络扩展解释

“材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含义
    “材术”由“材”和“术”组合而成:

    • 材:指才能、资质或人才,如《礼记》中“因材施教”的用法。
    • 术:指技艺、方法或学问,如《说文解字》解释“术”为“邑中道”,引申为技艺。
      合起来表示“才能与技艺的结合”,或泛指“人的本领与学问”。
  2.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南朝陶弘景注《鬼谷子》时提到“材术”,用以描述通过陈述短处反显才能的辩证关系。
    • 宋代曾巩在诗中自谦“无材术”,苏轼也以“材术短浅”表达对自身能力的谦逊,均体现“材术”代指个人才学的用法。
  3. 现代语境中的延伸
    当代可将其理解为“人才与技术”的综合体,例如强调社会发展需重视“材术”储备(即人才与技能的双重积累)。

该词既可指个人才能与学问的融合,也可拓展至宏观层面的人才技术资源,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榜箠髟鼬笔管树鄙国不得其所补品材气才緼馋唾惩责遄迅出大差出言吐语禘尝掇子恶噷噷愤闷分破伏兔釜罂公姥含愁合闻荒寂黄金界化物扈驾监斋戒脱集曲籍誉举止娴雅逵卒理匦离明鲁语鲁雉率府煤层闷打颏明殿潜醢七残八败齐祠青箱学圈缋三至上善山田稍微水尽山穷説夫鼠壤梳扫夙嫌僮役屯骑五花香馥馥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