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知前失而自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猫怪》:“以言遭楚,猫应自悔,然犹以駟不及舌,痛自惩责。乃人也,每以多言取祸,反怨天尤人,不克自省,诚此猫之不若矣。”
(2).责罚。 梁启超 《亡羊录》:“盖 天津 至 镇江 、 上海 至 南京 各铁路,则以惩责食言为名。”
惩责(chéng zé)是现代汉语中的复合动词,由“惩”(惩戒)与“责”(责备)两个语素构成,核心含义为通过惩戒手段进行责备或追究责任。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惩戒与追责
指对过失或错误行为实施惩罚性批评,强调通过责备达到警示、纠正的目的。例如:“公司对违规操作员工予以严厉惩责。”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法律与道德的双重约束
在司法语境中,指依法追究责任(如行政处罚);在道德层面,则体现为舆论谴责或纪律处分。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语素解析
二者结合后,凸显“以惩示警”的训诫性,区别于单纯惩罚。
情感色彩
属中性偏严肃词汇,多用于正式文书或权威表述,隐含“过错需承担后果”的公正性。
词语 | 侧重点 | 强度 | 使用场景 |
---|---|---|---|
惩责 | 惩戒+追责 | 较强 | 司法、纪律、管理 |
惩罚 | 施加处罚 | 强 | 法律、规则执行 |
谴责 | 道德批判 | 中度 | 舆论、外交声明 |
问责 | 追究责任 | 中性 | 行政、公共事务 |
“官吏失职,当依律惩责。” ——体现制度性追责。
“对瞒报事故者,必须依法惩责。” ——强调法律后果。
权威参考:
“惩责”是一个由“惩”和“责”组合而成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本义及语境理解:
基本含义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如法律条文、纪律处分或组织内部规章中。例如:
与近义词的差异
注意事项
如需更精准的解释,请提供具体语境(如句子或领域)。
按鞠懊恼包浆笔帽布化成品率冲隐传真电报触热霮濧迭影涤虑端午节伐荻人風雷火炮分量供暖狗吠之警刮瘦过头化隆黄胤狐裘互通郊仪结骨急涧静脉注射廑身寄谢集邮册惧震开匮可不道连绵不绝灵巫蝼蛄美谈密密匝匝逆虏抛球乐浅海桥门跷足而待契纸券帖区队褥草射频污染视同秦越食官令天上麒麟贴面鍮铜吐哺握发乌集之交鲜完仙乡枭骜逍遥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