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籍注的意思、籍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籍注的解释

东晋 和 南朝 时将服官役者的姓名、年限载入用黄纸书写的户籍总册,谓之籍注。凡入黄籍者可免征役。《南齐书·张岱传》:“母年八十,籍注未满, 岱 便去官从实还养,有司以 岱 违制,将欲纠举。”《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元起 在道久,粮食乏絶,或説之曰:‘ 蜀 土政慢,民多诈疾,若检 巴西 一郡籍注,因而罚之,所获必厚。’” 胡三省 注:“谓民多诈疾,注之於籍,以避征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籍注"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实际应用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 核心含义

二、 引申含义

三、 字源与结构解析

四、 现代应用与认知 在现代汉语中,"籍注"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其"登记户籍"的本义多被"户籍登记"、"入籍"等更明确的词语所替代。其"古籍注释"的引申义则远不如"注释"、"注解"、"批注"等词常用。因此,"籍注"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制度(如户籍制度、赋役制度)或古代文献学的专业领域。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分析及语言学相关研究。

"籍注"的核心含义是指将人口、财产等信息登记在官方户籍册上的行为或过程,体现了古代社会管理的基础。在特定语境下(如文献学),它也可引申指对古籍文本的批注或注释。该词由表示"簿册"的"籍"和表示"登记"或"注解"的"注"联合构成,其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已较为专业化。

网络扩展解释

“籍注”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历史制度中的户籍登记(主要含义)

根据、、、等网页信息,“籍注”指东晋和南朝时期将服官役者的姓名、年限等信息登记在黄纸户籍总册中的制度。具体特点包括:

  1. 功能目的:通过登记户籍信息管理赋役,入黄籍者可免征役(《南齐书·张岱传》记载相关案例)。
  2. 实施背景:南朝时期户籍管理严格,民众可能通过“诈疾”等手段逃避赋役,籍注制度用于核查此类行为(《资治通鉴》提及)。
  3. 材质与形式:采用黄纸书写,称为“黄籍”,是官方重要的户籍档案。

二、现代语境中的引申解释(较少见)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成语,含义为“根据记载进行注释”,但这一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是对“籍”(记录)和“注”(注释)二字的拆分释义,需谨慎使用。


建议参考来源:若需深入研究历史制度,可查阅《南齐书》《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现代词典解释建议以权威历史类辞书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白丝别番倒长茭倡肆衬纸抽取次公骀宕当断不断蹎蹎逗情断毁分役匌帀宫幄锅门怀役回流葫芦格昏瞎获齿惑箭奬成嘉燕结陈列谏力求詈夷爲跖媒进陌目逆度齧杀宁绸牛被飘瓦贫嘴洽穆浅露倩女琦魁汽轮轻衊穷悴羣艺去声三表五饵三牛为麄商梦怀人勝兵时亨运泰石云殊径桃花色踏破铁鞋诬误香洁消差夏翟鞋爿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