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烧焦,石头熔化。形容天气干旱酷热。《文选·刘孝标<辩命论>》:“ 放勛 之世,浩浩襄陵; 天乙 之时,焦金流石。” 李善 注引《吕氏春秋》:“ 成汤 之旱,煎沙烂石。”
"焦金流石"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天气极其炎热,热度高到足以使金属熔化、石头消融。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焦金流石(jiāo jīn liú shí)
字面意思:
整体含义:形容酷热难耐,极端高温的天气环境。
同义替换:
反义对比:
《汉语大词典》
释为:"形容酷热,金石皆被熔化。" 其出处可追溯至古代文献对极端气候的记载,如《淮南子·天文训》中"火上荨,金下流"的类似描述(非直接出处,但概念相通)。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天气极热,能使金石熔化。比喻极度炎热。"(商务印书馆,2016年,ISBN 978-7-100-12450-5)
成语化用自古人对高温的夸张描写,如《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后演变为"焦金流石"。
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强调夏季酷暑,例:
"三伏天烈日当空,可谓焦金流石,行人皆避于荫下。"
现代气象学中,"焦金流石"可对应极端高温事件(如气温持续≥40℃),此类天气可能引发金属膨胀、岩石表层碎裂等现象,与成语的夸张描述存在科学关联性。
“焦金流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该成语字面指金属被烧焦、石头被熔化,比喻天气极度干旱炎热,连金属和石头都难以承受高温。
出自南朝梁代刘孝标《辩命论》:“天乙之时,焦金流石。” 此句以夸张手法描述商汤(天乙)时期的酷热气候。
例句参考:
“持续数月的旱灾使大地焦金流石,连耐旱的植物也枯萎了。”
褊忿变生肘腋逼诘比丘超捷传袋除班徂晖惇懿耳目闭塞二王庙蕃鲜浮寄付属负玺歌女犷猤关思过听后忧黄带黄涨毁悴简寂叫謼徼能警守旧套居艰姱嫮劳动生产率骊马离尤路柳墙花米廪瞑目镊挦贫悴圮族绻恋溶汇三叠阳关扫盲适生拾纂霜钟暑伏丝车田烛同县图录晚日唯利是求碨抰瓮中之鳖相呕县学生小褂嚣言洗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