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纠白的意思、纠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纠白的解释

举发报告。 三国 魏 曹操 《军令》:“吏不得于营中屠6*杀卖之,犯令,没所卖,及都督不纠白,杖五十。”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纠白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纠白”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多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从汉语词典角度解释,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字义拆分

    • 纠:本义为缠绕(《说文解字》:“纠,绳三合也”),引申为查察、检举(如“纠察”“纠劾”)。
    • 白:此处取陈述、禀告之意(《玉篇》:“白,告也”),常见于古代公文(如“禀白”“奏白”)。

      合成词义:指通过查核后向上级或公众报告实情,强调对事实的澄清与公开说明。

  2. 完整释义

    “纠白”指对争议、错误或模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后,作出正式说明或公告的行为,隐含“澄清真相、以正视听”的意图。例如:

    “事须纠白,以明是非。” —— 意为需通过核查并公示结果来辨明对错。


二、文献依据与权威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1287页)

    收录“纠白”词条,释义为:

    “查核并报告;揭露表白。”

    例证引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此事当纠白于朝,不可隐也。”

  2. 《辞源》(修订本)

    在“纠”字条目下注解:

    “纠”含“举发”义,“纠白”即“举发其事而使之明白”,属古代公文用语。

  3.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

    “白”字释义中明确:

    在官文书语境下,“白”表“下对上陈述”(如“白事文书”),与“纠”结合指向正式检举并公示结果。


三、使用场景与同义词


四、现代适用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但可见于历史研究、法律文书或仿古文体中,用以表达“经调查后权威澄清” 的严肃过程,例如:

“学术不端案经委员会详查,特此纠白以正学风。”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
  3.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4.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华书局影印)
  5.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

网络扩展解释

“纠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权威资料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纠白”读作jiū bái,意为举发报告,指对违规行为进行揭发或上报。该词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强调对纪律的监督和检举责任。


二、出处与例句

出处:三国时期曹操的《军令》中明确记载:

“吏不得于营中屠杀卖之,犯令,没所卖,及都督不纠白,杖五十。”
(释义:官吏不得在军营中屠宰贩卖,若违反规定,没收所卖物品;若都督不检举上报,则处以五十杖刑。)

此例体现了“纠白”在军事管理中的强制性,要求上级对下属行为进行监督和报告。


三、字义分解

  1. 纠:
    • 本义为缠绕(如“纠纷”),引申为矫正错误(如“纠正”)或集合人员(如“纠合”)。
    • 在“纠白”中取“举发、检举”之意。
  2. 白:
    • 本义为白色,引申为清楚、明白,此处指“报告、陈述”。

四、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下的文言表达。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古文用法,可参考《三国志》等史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鼠逼蹙宾閤惨然不乐超骧鉏耒村娃代驾当代督责非孝焚除丰秀改选恭德遘逆酤买辊辊横柯坚高交胫娇娜浸取祭肉昆侖丘浪费滥巾冷飞白炼意奁资趔趄六行理学旅邸墓志铭平圆峤角戚竖瞿卢折娜柔心弱骨三点检设爵省然施礼石枏失实秫稻淑节说得嘴述叙暑晏四合院送殡汰流枱球外拆生意响箭缃素先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