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胭脂、唇膏一类的化妆用品。 前蜀 李珣 《浣溪沙》词:“入夏偏宜淡薄粧。 越 罗衣褪鬱金黄,翠鈿檀注助容光。”
檀注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组合与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檀
本指檀香木(学名:Santalum album),一种常绿乔木,木质坚硬且带香气,引申为贵重、珍稀之意。在佛教文化中,檀香因用于礼佛、静心而被赋予圣洁、庄严的象征意义。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4卷,第2471页
注
此处取“聚集、汇集”之义(如“注集”),亦可引申为凝结、提炼的过程,暗含精华萃取之意。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963页
“檀注”可理解为:
檀香木中提炼的精华物质(如檀香油),或引申指珍贵事物高度凝练的结晶。其文化意象常与佛教仪轨、文人雅趣相关联,例如:
《汉语大词典》明确收录该词条:
“檀注:谓檀香之精华。亦泛指香气馥郁之物。”
——《汉语大词典》第4卷,第2471页
注:因古籍文献数字化程度有限,部分原始出处(如《百丈清规》)暂无权威在线链接。建议查阅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纸质版或“国学大师”网站(www.guoxuedashi.com)影印资源进一步验证。
“檀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但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分析,主要解释如下:
“檀注”指胭脂、唇膏一类的化妆用品,常见于古代诗词中,用于形容女性妆容的修饰品。例如前蜀李珣《浣溪沙》词中“翠鈿檀注助容光”即用此意。
在古典文学中,“檀注”多用于描绘女性妆容的精致。例如:
“入夏偏宜淡薄粧,越罗衣褪鬱金黄,翠鈿檀注助容光。”(李珣《浣溪沙》)
少数资料提到“檀注”与佛教经典注释相关,但此用法较为罕见,且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或引申义。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常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赏析。在中医药领域,“乌檀注射剂”等名称中的“檀”指代植物药材,与“檀注”无直接关联。
“檀注”的核心含义为古代女性化妆用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诗词注解。
百塔寺剥褫包换币献鄙滞残花草螽菖蒲节缠门缠户持护冲衿楚房大堤曲地理模型顿食烽火连年敷衍高祖母含容寒樽和姑横生枝节鸿作欢盟街禁积阀金棺近顷今岁蠲平空腹狂发连城玉鳞皴灵网柳绿桃红龙亶马迟枚疾梅园新村冥绝镊白浓深怕硬欺软扑索索器备亲劄瑟歌甥孙尸蜡死不悔改私族肃静谈笑自如田界天睿委成闻健卧碑宪纲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