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的意思、三甲的详细解释
三甲的解释
(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 宋 王安石 《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三:“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参见“ 三壬 ”。
(2).自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续通典·选举三》:“ 明 代取士规制与 元 略同……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为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赐进士、同进士出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初选方面》:“ 顺治 己丑会试后,以两 广 初定需人,遂用新进士候銓者,二甲授参议,三甲授知府。”
(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 中 日 之战, 清廷 与 日本 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 日 俄 之战, 日本 夺取 沙俄 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 日 德 之战, 日本 夺取 德国 在 山东 的控制权。 ********* 《国民之薪胆》:“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者也。”
词语分解
- 三的解释 三 ā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甲的解释 甲 ǎ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
网络扩展解释
“三甲”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主要分为现代医疗体系和古代科举制度两类解释:
一、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三甲”
指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国医院等级划分中的最高级别,需满足以下标准:
- 等级划分
中国医院按规模和服务能力分为三级(一级最低,三级最高),每级再分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实力最强。
- 核心要求
- 病床数≥501张,服务范围覆盖多个地区;
- 医疗技术、科研能力、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顶尖水平;
- 需通过国家评分标准(千分制≥900分)。
- 功能定位
承担区域性疑难重症诊疗、医学教育及科研任务,全国占比仅约4%(截至2023年)。
二、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三甲”
指殿试录取的三个等级,始于宋代,明清时期沿用:
- 一甲: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 二甲:第四名至约100名,赐“进士出身”;
- 三甲:剩余约200名,赐“同进士出身”。
三、其他含义
- 术数概念:古代相术认为“三甲”是长寿之相(如《三国志》记载);
- 历史事件代称:指甲午、甲辰、甲寅等特定年份组合。
现代语境下“三甲”主要指顶级医院,古代则与科举等级相关。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甲》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三甲是指医院中的三个级别最高的医院,包括三甲医院、三甲综合医院和三甲中医医院。这些医院代表了医疗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医疗机构。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甲》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三”和“甲”。其中,“三”是数字三,表示数量;“甲”是指各种文化活动或组织中的第一等级。这两个部首的总笔画数为4。
来源
《三甲》这个词源于中国的医院管理制度。按照中国医院管理制度的规定,医院分为三个等级: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三级丙等。其中,三级甲等医院是最高等级的医院,拥有最完善的医疗设施和技术力量。
繁体
《三甲》这个词的繁体字为「三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形状和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三甲》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其基本意义和含义仍然保持不变。
例句
1. 这家医院是当地唯一一家三甲医院,医疗技术非常先进。
2. 他的病情很严重,需要转到三甲综合医院接受更专业的治疗。
组词
与《三甲》相关的组词有:
1. 四甲:医院中次于三甲的医疗机构。
2. 三乙:医院中次于三甲的医疗机构。
3. 三丙:医院中次于三甲的医疗机构。
4. 甲级:医院中最高等级的级别。
近义词
与《三甲》近义的词语有:
1. 一级医院:同样指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
2. 高级医院:同样指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
反义词
与《三甲》反义的词语是:
1. 丙级医院:指医院中等级最低的医疗机构。
通过拆分部首和笔画、了解词源和意义、了解繁体和古时候的写法、理解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三甲》这个词。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一钟报况贝编不结盟国家搀搭丑劣臭骂出内之吝窜动奠基迭逿儿女债忿阋黂烛郛廓辅音工钱管山吃山,管水吃水管涌汗浸浸黑不溜偢火艾货车缄唇辑穆旌贲积闰九参官开涮阔客苦诤拉插练材炼句立式龙剑冒蒙马王堆面壁磨砖疲费秋胡戏痊安犬马之年权彊如在桑叶冠山物声利场升玄侍史市义唆教苏洵屯厄危笃猥宂汙渠呜呜啕啕下记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