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周礼》乐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 郑玄 注:“凡乐之歌,必使瞽矇者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2). 周 代指王不自出之师。《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师涖戮。” 郑玄 注:“小师,王不自出之师。”
(3).古代帝王为贵族显宦子弟开办的低级学校的教师。《尚书大传》卷四:“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
(4).受戒未满十夏之僧侣。《释氏要览·师资小师》:“受戒十夏以前,西天皆称小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我这本师,却是 墦臺寺 里监院,手头有百十钱,剃度这廝做小师。”
(5).为僧人的谦称。《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唐 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 神秀 ﹞师曰:……死后乞九郎作窣堵坡於此,为小师藏骸之所。”
(6).为对年轻出家人的称呼。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 南岳 道士﹞ 良逸 母为 喜王寺 尼,寺中皆呼 良逸 为小师。”
“小师”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乐官名称
源于《周礼》,指掌管乐器演奏和教学的官职,与“大师”并列,但等级较低(大师为下大夫,小师为上士)。其职责包括教授鼓、鼗、柷、敔等乐器(见《周礼·春官·小师》)。
军事术语
周代特指“王不自出之师”,即周王未亲自率军的军事行动,相关记载见于《周礼·秋官·小司寇》郑玄注。
教育职务
古代贵族子弟低级学校的教师,负责基础教育。《尚书大传》提到“小师”需选拔自“小学之贤者”。
佛教称谓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礼制、军事、教育及宗教等多领域用法,核心含义均指向等级或资历较低的角色。需注意具体语境中的差异,如佛教相关用法在唐代文献中尤为常见。
小师是一个复合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小”和“师”。
“小”的部首是“小”字首,而“师”的部首是“士”,“小”的笔画有七画,“师”的笔画有五画。
“小师”一词最早是在民间出现的,指的是年纪小的师傅或老师。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喜感和亲切感的称呼。
在繁体中,“小师”可以写为“小師”。
在古代汉字中,“小师”可以写作“小師”以表示其含义。
1. 这位小师傅技艺高超,精于细致的手工艺让人佩服。
2. 我的语文小师傅每天都耐心教我,让我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进步。
小师长、小师父、小师兄、小师姐、小师弟、小师妹。
小教师、小导师、小老师。
大师、老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