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膏的意思、恩膏的详细解释
恩膏的解释
犹恩泽。 清 林则徐 《拟谕英吉利国王檄》:“至夷商来至内地,饮食居处,无非天朝之恩膏;积聚丰盈,无非天朝之乐利。”参见“ 恩泽 ”。
词语分解
- 恩的解释 恩 ē 好处,深厚的情谊:恩爱。恩赐。恩宠(指帝王对臣下的优遇和宠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开恩。 仇怨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 膏的解释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
专业解析
恩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词汇,尤其在基督教语境中使用广泛,其核心含义指神圣的恩赐、能力或膏抹,象征着上帝或圣灵的临在与赋予。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与宗教核心含义:
- 神圣的膏抹与赋予:源于古代犹太传统中膏立祭司、先知和君王的仪式(用油膏抹)。在基督教中,特指圣灵的临在、充满与能力降临在信徒身上,使其获得属灵的恩赐、能力、智慧或权柄,以完成神圣的使命或侍奉。
- 恩典与能力的结合:“恩”强调这是上帝白白的、不配得的恩典;“膏”则强调其带来的能力、分别(分别为圣)和使命。因此,“恩膏”常指上帝通过圣灵赐予信徒的超自然能力或神圣授权,使其能有效服侍、传讲真理、医病赶鬼等。
-
词源与圣经依据:
- 该词的汉语翻译直接对应《圣经》中的相关概念。例如,《旧约》中膏立君王、祭司(如撒母耳膏大卫),《新约》中耶稣被称为“受膏者”(基督的原意),以及信徒被圣灵“膏抹”的教导(如《约翰一书》2:20, 27)。
- 先知书如《以赛亚书》61:1也预言了弥赛亚(受膏者)将带来圣灵的恩膏:“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 这被新约视为耶稣事工的写照,并延伸至信徒的经历。
-
应用与体验:
- 在基督教实践中,“恩膏”常用来描述:
- 讲道或教导时感受到圣灵特别的同在与能力,话语带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 祷告、敬拜或事奉(如医治、预言)中经历超自然的运行和果效。
- 信徒个人生命中被圣灵更新、充满,有力量胜过罪恶、活出圣洁。
- 神学家如J.I. Packer在其著作中强调,恩膏是圣灵内住并运行的工作,使信徒能真正认识上帝、明白真理并顺服基督。
权威参考来源:
- 《圣经》(和合本):核心概念与经文依据的直接来源(如《以赛亚书》61:1, 《路加福音》4:18, 《使徒行传》10:38, 《约翰一书》2:20, 27)。
- 《基督教大辞典》(或类似权威神学辞典):提供专业、系统的神学定义和背景解释。
- 巴刻(J.I. Packer)《认识圣灵》等经典神学著作:阐释圣灵工作(包括恩膏)的教义与实践。
网络扩展解释
“恩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ēn gāo(部分文献标注为ēn gāng,但现代通用读音为gāo),其核心含义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解释
-
词义本源
源自《尚书·大禹谟》中的“恩泽之膏”,原指“上级的恩宠和赏赐”,如膏脂般滋养、润泽受惠者。
- 例:清代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中“天朝之恩膏”,即强调皇权的恩惠。
-
引申为恩泽
广义上泛指“恩惠、好处”,常用于描述对他人或群体的深厚关照,如“父母之恩膏难报”。
二、用法与语境
-
古代文献
多用于官方文书或颂扬君主、长辈的恩德,带有庄重色彩。
- 例:“恩膏如雨露,润泽百姓生”(《漢語大詞典》引用)。
-
现代扩展
部分宗教语境中(如基督教)引申为“圣灵的恩赐”,但此用法非传统汉语词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三、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恩泽、恩惠、恩德
- 区别:“恩膏”更强调恩赐的润泽性,多用于书面语;而“恩泽”使用范围更广,口语和书面均可。
四、发音与字形
- “膏”的读音:现代汉语以gāo 为主流,少数古文献标注为gāng,可能与方言或历史音变有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清代官方文书。
别人正在浏览...
隘窘巴镘北道主人备固悲谢傅仓敖长少长矟趁心齿齿筹昏牀箦词官蹈厉之志刁头犯色风勃風霜愤涛咯崩顾惠酤酿憾恨诃佛诋巫黄龙战舰讙亮话雨回简恢炱火离家福冀方井干考卷廥聚类比裂唇率兽食人佞佛帕腹瓢冠迁夺遣犯强劫青岁亲誉凄凄缺阨丧具丧哭慎终承始谥册十赉蝨症收拙说剑索强太廓魏车委照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