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名酒产地。有二说:一谓在 豫章 康乐县 (今 江西省 万载县 ) 乌程乡 ,一谓在 湖州 乌程县 (今 浙江省 湖州市 )。亦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 荆 南乌程, 豫 北竹叶。” 李善 注:“ 盛弘之 《荆州记》曰: 渌水 出 豫章 康乐县 。其间 乌程乡 ,有酒官取水为酒,酒极甘美。” 刘良 注:“乌程、竹叶,酒名。”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六·湖州》:“《郡国志》云:古 乌程氏 居此,能醖酒,故以名县。” 宋 欧阳修 《送胡学士知湖州》诗:“ 吴兴 水精宫,楼阁在寒鑑。橘柚秋苞繁,乌程春瓮釅。” 宋 苏轼 《次韵答王巩》:“今日扁舟去,白酒载乌程。” 清 方以智 《通雅·饮食》:“ 乌程 在今西 浙 湖州 , 秦 时有 程林 、 乌金 二家善酿。”
乌程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地理与姓氏文化双重含义的词汇,其详细释义如下:
古地名
指中国历史上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南部的行政区划。秦朝统一后推行郡县制,于公元前222年置乌程县,属会稽郡。其名称来源有二说:一因当地有乌巾、程林两大善酿家族而得名;二与古代越地语言有关。该地名沿用至隋代,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并入吴州,后改称湖州,乌程作为县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历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姓氏起源
以封地为氏的罕见姓氏。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居住于乌程地区的居民以地名为姓,形成乌程氏,后部分简化为单姓“乌”或“程”。
来源:《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中华书局,2014年)
乌程县治所位于太湖流域南岸,是江南水网核心区。西汉属会稽郡,东汉划归吴郡,三国至南朝为吴兴郡治所。其辖区涵盖今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大部,隋唐后成为湖州府附郭县。境内苕溪、霅溪交汇,自古以产优质糯米著称,为“乌程酒”(唐宋名酒)的酿造中心。
来源:《湖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水经注疏·卷四十》(杨守敬纂疏,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版)
“乌程”作为文化符号常见于古典诗文,如南朝鲍照《芙蓉赋》“采莲吴都,酌醴乌程”,唐代罗隐《乌程》“一瓶犹是乌程酒,须对霜风度泫然”,均指向其酿酒传统。明清方志中,“乌程”常作为湖州的代称。
来源:《全唐诗》卷六五九(中华书局,1960年)、《浙江通志·物产考》(乾隆元年刻本)
“乌程”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浙江湖州说
乌程是秦汉时期设立的古县名,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其治所在下菰城(今湖州云巢乡窑头村),历史上曾属会稽郡管辖。这一说法被广泛接受,且湖州乌程县以产酒闻名。
江西万载说
另一种说法认为乌程为豫章郡康乐县(今江西省万载县)的乌程乡,当地因水质甘美成为酿酒名地。不过此说在文献中较少提及。
因乌程地区(尤其是湖州)酿酒工艺精湛,自汉代起,“乌程”便成为美酒的代名词。例如《文选·七命》中提到的“荆南乌程”,即指产自乌程的名酒。宋代《太平寰宇记》也记载了乌程酒的盛名。
以上信息综合了历史地理与酒文化内涵,主要依据权威词典及文献考据整理。
邦国殄瘁饱餍奔北秉政苍松翠柏澄辨成体辞严意正粗服乱头大戮悼心奠基礼顶尖,顶尖儿堕媮愕眎方外客幡然悔悟冯迟黻裳贺启宏裁画鞞化産坏人心术架犂渐快计无由出狂伧来哚羸惙怜眷礼顺留后门率至门隙蜜藕年饭泥浕僻见品食铅字合金清节里秋雕秋风扫叶商务山泉身分不明沈溃石崖竦竣松赞干布贪主縚线題比头会图画文织无事忙香会系风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