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late and stipulate (rules and regulations,etc.)] 修改订立
各种校规有待厘定
整顿规定。 严复 《论教育书》:“俟十年以往,閲歷稍深,定论渐出,厘而定之,当未为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荆宜施鹤光复记·光复文献附录》:“现在大局粗定,餉项一层,应请厘定遵行。” 罗正纬 《滦州革命先烈事略·张绍曾》:“五年任陆军训练总监,厘定军事教育计画。”
整理制定。《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张文收 以为《十二和》之制未备,乃詔有司釐定。”《清史稿·礼志六》:“﹝ 乾隆 ﹞十年,釐定祠位,前殿正中祀 怡贤亲王 ,后室诸臣合一龕。” 胡适 《<红楼梦>考证》:“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釐定。”
“厘定”是一个书面用语,主要含义为通过整理、审查后确定或修改规定。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对事物进行系统化整理后制定或修订标准,强调在原有基础上调整规范,例如重新制定校规、修订法律条款等场景。该词常见于学术、法律及管理领域。
二、词源与构成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词对比 与“制定”的区别在于强调对现有内容的调整,而非全新创建。近义词包括:修订、整饬、核定,反义词为废除、废止。
注:该词多用于正式文本,日常口语中常用“修订”“整理”等替代。如需查看更多例句,可参考汉典等辞书来源。
《厘定》是一个动词词语,意思是对事物进行明确的界定、准确的确定,以达到统一标准或判断的目的。
《厘定》的部首为“厂”字旁,笔画数为10画。
《厘定》一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古代常用的度量衡单位之一是“厘”,而“定”指的是确定、规定。两者结合形成“厘定”这个词,表示对事物进行准确的规定和确定。
在繁体字中,《厘定》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存在着一些差异。《厘定》这个词在古时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字形基本保持一致。
1. 他们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厘定了这个计划的具体细节。
2. 请你厘定好这份文件中的每个章节的责任人。
厘法、厘清、厘正、厘级、厘米。
确立、确定、规定。
摇摆、犹豫、模糊。
皧皧笔健饼炉宾幕部帑采芝侧目成毕出籴除红捉绿处理出群蹄磋议达吏點派调夷冻疮独脚鬼多瘿反讽風狸干茨腊柧棱何容佳境交缕郊遂计出无奈烬溺酒友卷秩抗足零散罗罝马丁炉没轻没重面床牛拘欧冶旁磔陪台平面图千水万山切正青白夫情杂虬劲鸲目融调叡后神迷意夺蛇行鳞潜守杜私心踏鞠腾虬提辖题序妥灵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