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八月春的意思、八月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八月春的解释

(1).秋海棠的别名。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中:“《採兰杂誌》:昔有妇人,思所欢不见,恆洒泪於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緑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又名‘八月春’,即今秋海棠也。”

(2).竹根的别称。《海录碎事·草木》引 宋 释 赞宁 《竹谱》:“竹根曰鞭,以鞭行时,八月为春,二三月为秋。凡百穀皆以始生为春,熟成为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八月春是中国传统农历中对特定植物的雅称,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植物学释义 八月春是秋海棠(学名:Begonia grandis)的别称,因其花期集中在农历七月至八月(公历8-9月),此时虽值夏秋交替,但花朵繁盛如春日景象而得名。该植物特征为草本茎、卵形叶互生,花分雌雄同株,常见粉白、红色等浅色系花瓣,多生长于湿润阴凉处。明代《群芳谱》载:“秋海棠,一名八月春,花色粉白,叶下红筋,宜阴湿,畏日灼。”

二、文化意象 在文学语境中,八月春常被赋予特殊寓意。清代《广群芳谱》将其与季节更迭相联系,比喻时光流转中的美好暂驻。部分地方民俗中,人们取其“秋日绽春华”的特性,寄托对生命轮回的哲思,如江南地区有“七月流火,八月怀春”的谚语。

三、词源考证 该称谓最早见于南宋诗词,后逐渐成为秋海棠的通行别称。现代《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其作为秋海棠异名的词条属性,并引元代《农书》为证:“秋海棠俗呼八月春,盖谓其花时近中秋而艳似春芳。”

注:本文参考资料包括《中国植物志》电子版(frps.eflora.cn)、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群芳谱》影印本、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在线数据库等学术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

“八月春”是一个具有文学意蕴的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秋海棠的别称

  1. 来源典故
    据元代伊世珍《嫏嬛记》记载,传说曾有女子因思念未归的恋人,在北墙下落泪,泪水浸润处生长出一种花草。其花色娇媚如女子面容,叶面绿而背面红,秋季开花,故得名“断肠花”或“八月春”。
  2. 植物特征
    秋海棠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色艳丽、叶形柔美,常被赋予相思、离别等情感象征。

二、竹根的别称

  1. 命名缘由
    宋代赞宁《竹谱》中提到,竹根(竹鞭)在农历八月开始萌发新芽,古人将此时视为竹的“春季”,因此称竹根为“八月春”。
  2. 生长特性
    竹根在八月进入生长期,与多数植物春季生长的规律不同,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

“八月春”既承载了秋海棠的凄美传说,也反映了竹类植物的独特生长习性,展现了汉语词汇中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炳发碧玉簪博弈惭隐册玺持禄养交丛台打浆丹矸蛋品登手登脚东正教对还剟刺反派复工负局仙槁枯乖碍撼雷豪苏腻柳夹板交罗精铁酒魁矍矍裂唇领牧籙籍罗囿卤桶溟涬密游鸟机炮女佣人凭轼旁观扦手清会青琐闼情缘裙子扰扰桑公桑榆年生息蕃庶势威收魂受言诵号燧人调説穨败为数魏司格文陆稳请先难后获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