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沉没;淹没。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涉精神之渊,则沦溺而自失也。” 宋 戴埴 《鼠璞·防海》:“次至 向头 、 料角 ,水势湍险,一失水道,舟必沦溺。”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九:“虽大水泛溢,高岸皆沦溺,而洲不没。”
(2).谓陷入不良的境地或痛苦的境界而难以自拔。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能独见崇替之理,自拔沦溺之中,舍败德之嶮涂,履长世之大道者,良甚鲜矣。”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彼 彭二林 者,又何所为而甘弃其饮酒食肉之身,昏瞀叫号,靡所胁驱,而遽自沦溺耶?”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夫使人元气黮浊,性如沉垽,或灵明已亏,沦溺嗜欲,斯已耳。”
(3).衰微。 宋 叶适 《习学记言序目·汉书·帝纪》:“如 李翱 之徒亦号高世之材,所求尚不过如此,然则后之人材日以沦溺,其势必然。”
“沦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沉没;淹没
指物体完全沉入水中或被水覆盖。例如:“一失水道,舟必沦溺”(出自宋代戴埴《鼠璞·防海》)。
扩展:该义项多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具体事物的物理状态。
陷入不良境地或痛苦境界难以自拔
比喻人在精神、道德或生活中陷入困境而无法解脱。例如:“自拔沦溺之中,舍败德之嶮涂”(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崇教》)。
常见搭配:如“沦溺于酒色”“沦溺于欲望”。
衰微;没落
指事物逐渐衰落或失去原有状态。例如:“今殷其沦丧”(《尚书·微子》)。
语境:多用于描述国家、文化或精神的衰退。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4、6中的详细内容。
拆分部首和笔画:沦(水部,临) + 溺(水部,离),共9画
来源:《说文解字》解释为“船入水也”,表示陷溺、陷落之意
繁体:淪溺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无
例句:他沦溺在赌博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组词:沦落、溺水、深陷、沉溺、溺爱
近义词:堕落、沉迷、沉湎
反义词:清醒、拯救、振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