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灯的意思、散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灯的解释

古代风俗,于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晚上在家中燃灯遍散各处以辟除不祥。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十三日,家以小琖一百八枚,夜灯之,徧散井、灶、门户、砧石,曰散灯也。其聚如萤,散如星,富者灯四夕,贫者灯一夕止。” 阿英 《“灯市”--<金6*6*梅词话>风俗考之一》:“十三这一天,夜里张灯,家家以小钱(琖)一百零八枚,遍散在井、灶、门户、砧石一些地方,叫做‘散灯’。”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散灯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散灯”一词有两种不同的文化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传统民俗活动(主要含义)

根据、、等记载,这是中国古代正月期间的祈福习俗:

  1. 时间与形式
    流行于正月十三至十六日,民众将特制灯盏(如油纸包锯末、棉籽皮混合柴油制成)或黏米面塑灯,点燃后分散放置于井台、灶台、门框、仓房等场所。

  2. 仪式象征

    • 具有驱邪避灾的寓意,如提到需按神灵等级依次散灯:玉皇大帝→灶王爷→门神→祖先牌位。
    • 不同灯型有特殊含义,例如鸡形灯放灶台象征“惜粮”,仓官灯放粮仓祈求丰收。
  3. 地域差异
    河北巨鹿等地称为“点粘灯”,用黏米面塑灯;北方农村则常见简易油纸灯包。北京白云观有“散灯花”活动,与星宿信仰相关。

二、文学比喻(较少见)

提到作为成语使用时,取“灯火散灭”的意象,引申为繁华散尽后的冷清场景,例如宴会散场、人去楼空的寂寥状态。但此用法在权威典籍中较少见,更多见于民间解释。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民俗细节(如灯盏制作流程、祭祀顺序),可查看(巨鹿习俗)、(传统灯包制作)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散灯

散灯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灯光散发出来的光芒。

拆分部首和笔画

散灯的部首是火,总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散灯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以形声为基础的汉字。

繁体

繁体字“散燈”保留了原字形及意义,只是将“灯”的“火”部写为“燈”的旁边。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因年代和地域而有所差异。但据史书记载,散灯的古字形是类似于“于+十”的组合,表示灯光从中心散发出来的样子。

例句

1. 黄昏时,散灯的光芒映衬出一片温暖的氛围。

2. 散灯照亮了整个房间,使得人们能够看清周围的景物。

组词

导灯、星灯、台灯、灯塔、照明灯

近义词

散发、散射、光芒、闪耀、发光

反义词

聚光、集中、昏暗、黑暗、无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