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翠旄的意思、翠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翠旄的解释

杆顶饰以翠羽的旗帜。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掣翠旄於华盖之角,彗黄屋於钩陈之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翠旄是汉语中具有文化意象的复合词,指古代用翠色鸟羽或丝帛装饰的旌旗,多用于仪仗、祭祀等庄重场合。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1. 词源构成

    “翠”本义指青绿色,引申为珍贵、华美之物(如翡翠、翠羽);“旄”原指牦牛尾,后特指以牦牛尾为饰的旗帜,象征权力与威仪。组合后“翠旄”既包含色彩特征,又承载礼制功能。

  2. 文献用例

    《诗经·鄘风·干旄》记载“孑孑干旄,在浚之郊”,汉代郑玄注疏称“旄”为“注旄于旗干之首”,而《左传·定公四年》中“翠被豹舄”等记载印证了翠色装饰在贵族仪礼中的普遍性。

  3. 文化象征

    翠旄在古代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

该词现代多用于文学描写或历史研究,例如郭沫若《青铜时代》曾以“翠旄金节”还原周代仪仗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翠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翠旄”指旗杆顶端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其中:

2. 文学出处与用法
该词可见于唐代杜甫的《有事于南郊赋》:“掣翠旄於华盖之角,彗黄屋於钩陈之星。” 此处“翠旄”与“黄屋”(帝王车驾)并列,暗示其用于皇家仪仗或祭祀场景,象征威严与尊贵。

3. 文化象征意义
古代旗帜的装饰材质往往体现等级与用途。翠羽因稀有且色彩绚丽,多用于重要场合(如祭祀、庆典)的仪仗旗帜,彰显庄重或权力。结合杜甫诗句背景,“翠旄”可能特指唐代皇家礼仪中的特定旗帜。

注:由于当前仅有一个低权威性来源,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全唐诗》注疏等文献,以确认更详尽的释义与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柏举半子之谊宝壍八邪帛丸布被裁诗曹干乘龙配凤传宣大荔箪瓢癫头癫脑鼎右丢尽脸面斗鸡走马饿理飞遽改更搁置孤家寡人过场戏国富兵强顾曲周郞蚝壳窗唿喇喇见处郊特记不真稽山酒失髻丫急政极挚巨唐克灭六出冰花丽姿麻麻亲吏祛机驱散衢肆区脱日冕袽塞三堂扫帚菜手慌脚乱书藁逃逸体极同功铜駞吞剑伎托领外阴万绪千头隈緌校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