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使君的意思、使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使君的解释

[honorific fitle of civil governor of a province in ancient China]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详细解释

(1). 汉 时称刺史为使君。《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2).尊称州郡长宫。《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张松 ﹞还,疵毁 曹公 ,劝 璋 自絶,因説 璋 曰:‘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唐 张籍 《苏州江岸留别乐天》诗:“莫忘使君吟咏处, 汝坟湖 北 武丘 西。” 宋 王禹偁 《寒食》诗:“使君慵不出,愁坐读《离骚》。”

(3).对人的尊称。 清 秋瑾 《柬某君》诗:“苍天有意磨英骨,青眼何人识使君?”

尊称奉命出使的人。《汉书·王訢传》:“使君顓杀生之柄,威震郡国。” 颜师古 注:“为使者,故谓之使君。”《后汉书·寇恂传》:“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 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诗:“四岳分巡狩,东方属使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使君”是中国古代对官员的尊称,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

  1. 核心含义
    最初为汉代对刺史的官方称呼,如《陌上桑》中“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后演变为对州郡长官(如太守、刺史)的尊称,类似于“先生”或现代“长官”。

  2. 延伸用法

  1. 典型示例
    《三国志》记载刘备因任豫州牧被称为“刘使君”,体现其作为地方长官代称的用法。

提示:这一词汇在现代主要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若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乐府诗集》《三国志》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使君

使君(shǐ jūn),字义为“派遣有司”,指官员派遣下属或使者。拆分部首为“⺼”和“君”,部首⺼表示肉,君表示官职。由此可以联想到派遣官员。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为⺼(肉)和君(官职)。

拆分笔画为“⺼”(4画)和“君”(7画)。

来源

《使君》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溪侯列传》中,用来形容派遣官员的行为。

繁体

繁体写法为「使君」。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稍有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将“使君”写作“禮部漢字紀年”。

例句

1. 朝廷使君颁布命令,要求全国各地遵守。

2. 他是朝廷派来的使君,负责调查这里的情况。

组词

使节、使者、君主、官吏

近义词

使臣、使命

反义词

臣民、受使

别人正在浏览...

鞍马劳困摆宴宝幄崩竭材致臣卫怆情床筵辞别当颅丹穴雕摩饭口反听缝紩抚治港口盥手关征寒暑针惶駴换脑筋华馔兼而有之缰络蹇塞健舞甲乇解名积迷京兆尹金灵马亢炎坎止控制论苦辣怜忪马赀墨妙穆如清风嫩红攀枝花市貔狸魄散魂消铺白千奴共一胆千霜愆邪色养杉月食谷水髩潭拖天梭拖人落水慰问电飨饮宵晨下乔木入幽谷胁迁